快资讯丨148元面膜成本仅10元,曾推出明星产品“黑膜”、“白膜”,敷尔佳被指产品暴利

敷尔佳作为一家科技公司,其研发投入却远低于行业水平。截至2021年底,敷尔佳共有441名员工,但研发人员仅有6人。


(资料图)

9月19日晚间,#148一盒的敷尔佳面膜成本仅10元#词条霸榜热搜。

敷尔佳为网红品牌,其明星产品“黑膜”、“白膜”风靡全网。天猫旗舰店显示,上述两款产品单盒的售价分别为199元与148元。

而上述产品的成本价均在10元左右。在回复深交所的问询函时,敷尔佳表示,2018年1月至2021年2月期间,敷尔佳向哈三联采购产成品并进行对外销售。2020年与2021年1~2月两期内,敷尔佳医用敷料的采购单价分别为9.12元/盒和9.8元/盒;面膜的采购单价分别为10.17元与9.99元。

值得注意的是,9月8日,深交所创业板发行上市审核信息公开网显示,哈尔滨敷尔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通过上市委会议。

01

从成立到市占率第一,敷尔佳仅用了三年

招股书显示,哈尔滨敷尔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

2018年1月至2021年2月,敷尔佳的主营业务产品均通过外部采购成品的方式取得,其中哈三联是其第一大供应商。2021年2月,公司通过收购北星药业新增了化妆品和医疗器械生产业务,完成了产业链的垂直整合。

重组完成后,敷尔佳成为一家研发、生产和销售专业皮肤护理产品的公司,目前在售产品覆盖医疗器械类敷料产品和功能性护肤品,主打敷料和贴、膜类产品,并推出了水、精华及乳液、喷雾、冻干粉等其他形态产品。

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20年,敷尔佳贴片类产品销售额为贴片类专业皮肤护理产品市场第一,市占率21.3%;其中医疗器械贴类敷料产品/功能性护肤品贴膜类产品市场占比分别为25.9%、16.6%,市场排名为第一、第二。

同时公司产品在天猫的复购率也不断攀升,2019-2021年复购率分别为32.17%、33.83%、36.64%。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敷尔佳拥有24款医用敷料贴及贴、膜(含涂抹式面膜)类产品,6款喷雾产品,14款水、精华与乳液产品,1款冻干粉产品,2款凝胶产品,2款洁面产品。若按遵循的监管体系和法规划分,4款产品属于医疗器械类,45款产品属于化妆品类。

2021年9月,敷尔佳就曾向创业板提交上市申请招股书。递表3个多月后,敷尔佳IPO审核状态变更为“中止”。

但敷尔佳并未停止冲刺步伐。在经历多次更新招股书、深交所二轮审核问询后,敷尔佳终于成功过会。

创业板上市委员会公告显示,“哈尔滨敷尔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发)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依据上市流程,在上市委会议通过后,敷尔佳尚需完成提交注册等准备工作。

02

148一盒的面膜成本仅10元

在回复深交所的问询函时,敷尔佳表示,2018年1月至2021年2月期间,敷尔佳向哈三联采购产成品并进行对外销售。2020年与2021年1~2月两期内,敷尔佳医用敷料的采购单价分别为9.12元/盒和9.80元/盒;面膜的采购单价分别为10.17元与9.99元。

实际上,敷尔佳在招股书中对自己的高毛利“直言不讳”。根据敷尔佳招股书,敷尔佳2021年毛利率超过80%,在行业内仅次于巨子生物。

具体来看,2019年、2020年和2021年,敷尔佳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76.97%,76.47%和81.95%。

敷尔佳表示,“2021年2月,公司换股收购哈三联的化妆品和医疗器械生产业务,完成了产业链的垂直整合;生产模式转为自主生产模式后,产品销售成本下降,毛利率提升至8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敷尔佳作为一家科技公司,其研发投入却远低于行业水平。截至2021年底,敷尔佳共有441名员工,但研发人员仅有6人。且在2019至2021年,其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仅分别为0.04%、0.09%和0.32%。同高额的毛利率相比,差距明显。

03

请明星、上综艺,医美面膜“花式营销”

据未来网,打开敷尔佳的官网,当红明星赵露思的代言图十分明显。实际上,近年来敷尔佳为扩大品牌影响力,不断地以签约明星代言人、赞助综艺等方式实现曝光。

2020年敷尔佳赞助赞助《妻子的浪漫旅行》、《中餐厅4》,2021年赞助《谁是宝藏歌手》、《牛气满满的哥哥》等综艺,又相继签约袁姗姗等明星为品牌代言人,从而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知晓。

在明星光环、综艺曝光的背后,自然是投入不菲的营销费用。据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敷尔佳的宣传推广费分别为7031万、1.6亿和2.3亿,占比达到60.93%、62.62%和89.26%。

04

监管趋严,竞争激烈

医用敷料面膜赛道上比较拥挤。除敷尔佳外,巨子生物、安德普泰、创尔生物、贝泰妮是也是中国贴片类医疗器械类敷料产品的头部企业。

敷尔佳也并非唯一一家正在冲刺IPO的企业。今年5月5日,利润率行业第一巨子生物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

针对医用敷料的监管也在趋于严格。

2020年1月,国家药监局曾发布“化妆品科普:警惕面膜消费陷阱”一文,“按照医疗器械管理的医用敷料命名应当符合《医疗器械通用名称命名规则》要求,不得含有“美容”、“保健”等宣称词语,不得含有夸大适用范围或者其他具有误导性、欺骗性的内容。因此,不存在“械字号面膜”的概念,医疗器械产品也不能以“面膜”作为其名称。”

此外,“化妆品不得宣称具有医疗作用,其标识不得标注夸大功能、虚假宣传等内容。一些面膜类化妆品,将产品宣称为“医学护肤品”、“药妆”产品等,属于明示或者暗示产品具有医疗作用,均是违法宣称行为。”

在招股书中,敷尔佳将监管政策视作“护城河”:“我国行业监管体制对资质认证方面提出了较高要求,使得行业存在一定的进入壁垒。同时,公司所处行业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鼓励和支持,有利于积极推动产业发展,加快技术升级,使公司在国家政策背景下受益。”

05

一片面膜背后的暗战

面膜在众多护肤品中已成为第一大消费品类。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2021年中国消费者常用护肤品类调查中,面膜以55.2%的使用率排名第二。目前面膜整体市场规模已达350亿元。据预测,2024年国产面膜市场规模将突破600亿元。

专业皮肤护理产品的产品形式分为贴片类和非贴片类两大类,贴片类专业皮肤护理产品市场规模增长速度快于整体皮肤护理产品市场。

随着功能性护肤大火,贴片类专业皮肤护理产品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19.3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66.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6.1%。预计市场规模将在2025年增长至230.1亿元。

而贴片类专业皮肤护理产品按不同监管体系可以分为敷料贴类和贴、膜类(功能性护肤品)两种。敷料贴类产品在中国起步较晚,2016年市场规模仅1.9亿元,2020年增加至33.1亿元;贴、膜类功能性护肤品由2016年的17.4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33.1亿元。预计到2025年,敷料贴类和贴、膜类(功能性护肤品)市场规模将达到138亿元和92亿元。

被商家创造出的“医美面膜”,也成就了不少医美神话,敷尔佳、创尔生物、巨子生物先后IPO,争当医美面膜第一股。从他们的招股书来看,近三年毛利率均在80%左右。

高毛利率之下,意味着这些医美面膜成本都很低,但他们的业绩增长开始乏力了。

2020年初国家药监局明确指出不存在“械字号面膜”,医疗器械产品也不能以“面膜”作为其名称,医用敷料的管控开始加码。也是这一年起,敷尔佳、创尔生物陷入增长危机。

2021年底,创尔生物因2021年营收无法满足“最近3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20%,或者最近一年营业收入金额达到3亿元”的上市要求,主动撤回科创板IPO申请转战北交所。

而其他品牌的增速也都靠真金白银砸出。即便有“医美”加持,也逃不过不断涌出的新品牌蚕食,另一边,如华熙生物等巨头也在加码功效面膜。

从面膜在中国推广到成为全球最大的面膜市场,不过20多年。众多业内人士都认为,面膜是中国唯一能够挑战国际大牌的品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