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春灌一线!四川多地提前“关秧门”“水来了”

从4月上旬开始,四川水稻栽插从南到北、由东及西逐渐铺开。今年,全省计划栽插水稻2817.14万亩,其中水利工程保栽2091.89万亩,剩余为冬屯水田和降雨保栽。

到了5月中下旬,全省水稻栽插用水进入高峰期。当前,全省各地春灌供水是否充足?期,记者走访全省一些大中型灌区,直击春灌一线。

突出一个早字

提前调研部署,今年多地提前“关秧门”

“水来了,水来了。”5月30日,绵阳市盐亭县岐伯镇联合村村民袁邓仁看着水渠里奔涌的清水,特别高兴。

就在前几天,涪江水从江油市的武都水库出发,沿着上百公里的干渠、支渠,第一次通到联合村,袁邓仁把自家几亩水稻全部栽完了。联合村党委书记樊艳中告诉四川在线记者,目前全村水稻栽插已基本完成,预计比往年提前一个星期“关秧门”。

“盐亭县是全省有名的‘老旱片’,联合村更是盐亭县最干旱的区域,十年九旱。”盐亭县武都引水工程建设管理局局长陶永慧介绍,武都引水工程在今年春灌期间实现向联合村输水,诀窍就在一个“早”字。

开年以来,四川省绵阳武都引水工程建设管理局就组织精干队伍深入灌区,摸排今年各地春灌用水情况。

在摸排中了解到,向联合村输水的主干渠在2020年已经修成,但由于支渠今年才具备通水条件,因此过去两年村民看得到渠,但用不上水。陶永慧介绍,在了解情况后,当地在3月份就为包括岐伯镇在内的多个乡镇制定了供水计划。

“如果等到5月份反馈水不够用时再来协调调水,就必须更改原先的供水计划,难度就大多了!”陶永慧说。

不仅是绵阳,今年1月18日至20日,四川省农村水利中心派出3个工作组,重点针对全省的产粮大县、冬干春旱易发县、农村水利项目建设任务较重县的37个水库灌区工程现场调研,重点关注水利基础设施有没有维修好、库塘等蓄水工程有没有蓄好水、资金人员技术设备有没有准备。

“提前摸清了‘家底’,后期调水就更好统筹。”四川省农村水利中心高级工程师孙永忠说,根据调研估算今年我省水利工程保栽需水量约60亿立方米左右,到4月底,我省各类水利工程总蓄水量就超过了81亿立方米,春灌“底气足了”。

据四川省农村水利中心统计,截至5月25日,全省已完成水稻保栽面积2383.63万亩,其中水利工程保栽完成1744.46万亩,冬屯水田和降雨保栽完成639.17万亩,进度比多年同期偏快,多地实现提前“关秧门”。

供水、调水更智慧

科学调配水源,“尾灌区”用水不打挤

5月25日下午,广元市苍溪县东青镇前锋村村民给白桥水库调度中心打来电话,“水够用了”,请求关闭白桥水库鹤鸣支渠上的4号放水闸门。

值班的苍溪县白鹭湖事务中心办公室主任杨晓梅放下电话,在电脑上操作了几下,4号放水闸就缓缓关闭了。

“过去渠道闸门的启闭全部靠人工操作,不仅效率慢,而且耗费大量人力。”苍溪县白鹭湖事务中心党支部书记王玲告诉四川在线记者,随着白桥水库灌区智能控制系统的建成和完善,灌区渠系水利用效率从原来的不到40%提高到75%以上。

这是“智慧”水利建设给灌区带来的巨大改变。白桥水库灌区建成的这套全省首家中型水库灌区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了对灌区147处放水闸门的精确控制,有效杜绝了水资源由于闸门关闭不及时造成的浪费。

在全国第一大灌区——都江堰灌区,“智慧水利”不仅体现在硬件的提升上,也体现在灌区一体化改革后,对水资源的科学、优化配置上。

5月26日,德阳市中江县永太镇多宝村的水稻机播现场。

5月25日,在德阳市中江县永太镇多宝村,随着插秧机驶过,一排排秧苗整齐地插进了水田里。当地农村合作社工作人员指着田地旁的水渠表示,往年这个时候水渠都是干的,要到6月份才能来水。

多宝村位于人民渠第二管理处灌区,属于都江堰灌区的“尾灌区”,过去经常要等到6月中旬才能“关秧门”。

“在水源调配上,‘尾灌区’往往是吃亏的,上游水用够了,下游才轮得上。今年通过科学调度水资源,我们也能跟上游同步栽秧了。”据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以下简称“都发中心”)人民渠第二管理处供水科副科长王开锋说。

2022年5月,都江堰灌区的春灌景象。

据了解,从今年开始,都江堰灌区内的水资源由都发中心统一管理、统一调度,配置更加科学、精准。今年3月,都发中心为中江县制定春灌用水保障方案,通过协调人民渠上下游用水时段,有效解决了用水打挤的问题。截至5月25日,中江县已完成泡田80%、栽秧60%,较去年同期提高30多个百分点,有望在芒种前完成栽秧。

“科学的水资源配置,是‘智慧水利’的直观体现。”都发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在集中用水期,都江堰灌区通过采取错峰、轮灌、突灌等措施保供水,目前已向丘陵灌区输水约3.44亿立方米,为“尾灌区”备足了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