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徐汇区试点“统管”35岁以下失业人员 同时建立起四色预警机制

利用城市运行的“大脑”,给每一位失业人员精准“画像”,为其提供更为有效的帮扶。日前,记者从上海市徐汇区就业促进中心了解到,该区正在试点将本区户籍的35岁以下失业人员纳入“一网统管”的监管,同时建立起绿、黄、橙、红的四色预警机制。

四色预警分级干预

众所周知,上海的失业人员需前往人社部门办理登记。这些数据只要纳入城市运行的“大脑”,控制失业率、提供配套援助方案就有了抓手。

徐汇就促中心副主任徐勤说,目前该区正在建设“城市运行体征信息化台”,本区35岁以下的户籍城乡登记失业人员将会纳入其中。“有了这些数据,人社部门将建立城乡失业登记人数的预警机制,设绿灯、黄灯、橙灯和红灯,比如红灯为城乡登记失业人数>99%指标数,说明就业形势严峻。”针对不同情况,各部门分级干预,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帮扶就业困难人员稳定就业。

精准“画像”给予帮扶

记者了解到,过去本市对于失业人员的帮扶大多通过基层来实现,但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对失业人员的信息掌握不全,也存在就业援助费时、费力、费心的状况。“例如,名单上显示这位女失业,可人家的真实情况是辞职在家做全职太太;有些大学生‘失业’,可她实际上是备研或拟出国。”徐汇区就促中心人力资源管理科科长孙威表示,对于一些家庭确实困难、患有重病、身有残疾的失业人员来说,更应及时得到帮扶,却需基层人员花费大量精力排摸才得知。

既然要“分级干预”,首先要给人群“画像”。孙威说,此次大数据监管,收集的并非只是人社部门一家,而是包含了民政、残联等部门,这使得“大脑”能对失业人员进行精准分析、排定优先等级,方便今后居委实施就业援助。

下月将实现全区覆盖

目前,这套“城乡失业登记人数预警机制”已在虹梅街道试点运行,有望在9月份实现全区覆盖。

“我们抽取了街道的两个居委进行试点。”孙威表示,经过“城市大脑”匹配后的数据会发给居民社区,并由居委干部等上门进行情况核实。

核实后“工单”将会反馈至所在街道镇,再通过人社、民政、残联等部门的协同努力,为有需求的失业人员走上工作岗位提供重点帮助。“通过智能技术的运用和联动处置,我们服务失业群体会更为精准和有效。”徐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