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足之路如何才能越走越宽

原标题:女足之路如何才能越走越宽

羊城晚报记者 赵亮晨

1999年,女足世界杯决赛在洛杉矶玫瑰碗球场举行,中国女足在点球大战中惜败于东道主美国队,获得亚军。那场比赛,吸引了90195名观众涌入球场,创造了女足比赛现场观众人数的世界纪录。

20多年后,这个纪录终于被打破。在最近举行的一场女足欧冠四分之一决赛次回合中,巴萨主场大胜皇马并淘汰对手。这场比赛,诺坎普球场涌入了91553名观众,不但刷新了世界纪录,同时还大幅刷新了女足俱乐部单场观众人数和女足欧冠比赛单场观众人数的纪录。

和很多人想象的不同,这场比赛并不像之前一些比赛一样,是在男足豪门比赛之前进行,“借”到了后者的人气。这场比赛是当天诺坎普的唯一一场比赛。

这场比赛能够刷新世界纪录,有几个原因。一方面,此前西班牙女足俱乐部层面的“巅峰对决”一直在巴萨和马竞之间展开,皇马女足则是在上赛季才正式亮相、但风头很盛的后起之秀,虽然她们暂时还无法和巴萨女足分庭抗礼,但却为比赛增加了很多看点;另一方面,过去巴萨女足的主场比赛主要在同城的另一块球场进行,这次来到诺坎普比赛实属难得,球迷们也因此有更大的动力“用脚投票”,来展现自己对巴萨、对女足比赛的支持。

西甲女足比赛如今经常会有上万名现场观众,形成了稳定的受众群体。而且青少年女足也人气十足。这场打破纪录的比赛则将把当地的女足氛围进一步推高,就像巴萨队长所说,“这场比赛会激励很多人,特别是那些在现场或通过转播看到比赛的女孩们。在未来,这一切将会得到回报。”

西班牙女足是整个欧洲女足风起云涌发展的一个缩影。她们的秘诀之一就是鼓励男足俱乐部来带动女足发展,女足可以共享男足俱乐部的训练比赛设施、分析软件,职业球员的收入和职业前景也可以得到更多保障,从而让更多家长在培养孩子时将“职业球员”作为一个可选项。

前几年,中国足协也有计划进行类似的女足发展模式创新,提出推动“男足带动女足”的发展战略。中国男足虽然成绩和形象都不太理想,但毕竟在联赛层面有相对更大的市场和资金的支持,可以为女足提供必要的硬件支持。所以,足协在2019年初作出了正式的强制性规定,要求自2019年起,职业俱乐部都必须拥有一支女子球队并参加职业联赛,还对投入金额的范围进行了界定。

遗憾的是,这项新规推行没多久,就遇到了中国职业足球的投资寒冬,男足俱乐部自顾不暇,扶持女足也就无从谈起了。

欧洲女足的“男足带动女足”的模式,对中国女足已不再具有操作空间。美国女足大联盟是世界上唯一独立开发职业化联赛并可持续发展的女足联赛,但它是基于美国庞大的女足人口之上——女子足球是美国校园最热门的运动之一,具有从高中到大学完备的校园联赛、向国家队输送人才的通道。类似将人才培养下沉到校园的,还有日本女足。

中国女足在今年2月一路逆袭夺得16年来首座亚洲杯冠军,精神力量有目共睹。但同样无法回避的是,这是一次持续多年的曲线下滑之后难得的攀升。因为职业联赛相对缺乏关注而又得不到输血,因为和校园足球培养体系的通道仍然存在壁垒,她们的发展势必面临更多的困难。无论是要通过提高女足的待遇来激励、吸引人才,还是通过校园足球来扩大选材面和降低选材成本,短期内都还看不到明显的转机。

就像王霜说的,什么时候球迷赞美中国女足的时候不是为了嘲讽男足,中国女足就会更有希望。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归根到底是要让中国女足和外界对胜利和冠军的期望脱钩,而更多地和人们对于足球本身的兴趣联系起来。

这不是件容易的事,但要让中国女足持续稳定地回到上升通道,这也许是唯一的办法。

关键词: 中国女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