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训一“入籍”管用吗?中国男足世预赛的三个教训

世预赛亚洲区比赛的大幕落下,中国男足再次重蹈覆辙,只是这一次走了更多的弯路。回首过去两年半的时间,金元足球倒塌导致中国足球大环境恶化,里皮、李铁、李霄鹏主帅更迭,受到疫情影响中超让位世预赛被一再拆散。这个世界杯周期内,中国男足交出了一份糟糕的答卷,有三个教训值得反思。

教训一“入籍”管用吗?

本次世预赛,中国男足经历了三个主帅的更迭,入籍球员从最多时6人入选到最终无人上场,几经波折导致中国队惨败。曾经,人们对本次世预赛充满信心:亚洲多一个名额、大批入籍球员加盟、球队有里皮带队,但谁想到随着金元足球“繁华”散去,中国男足显现“多米诺骨牌效应”。首先,40强赛输给叙利亚队时,里皮当场辞职,出人预料。事实证明,里皮辞职,有其“先见之明”。尽管后来李铁带领中国队晋级12强赛,但中国队在12强赛接连输球。与此同时,随着金元足球的倒塌,多支球队出现资金问题,导致入籍球员纷纷解约,中国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影响。比赛还剩4轮,李霄鹏接手球队,并未能止住球队下滑趋势。最后两轮比赛,李霄鹏征召5名入籍球员,但4名原巴西籍球员全部缺席,这导致中国队的锋线只剩下张玉宁一个正印前锋。毋庸讳言,外教可以带给中国足球大赛经验,入籍球员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实力,但毕竟文化背景、交流方式等不同。“金元足球”靠不住,入籍球员也未能改变中国足球的整体实力构成。可以说,这是本届世界杯周期的一个“血”的教训。

教训二 国足“优先”见效吗?

这两个赛季,国内的职业联赛被分解得支离破碎,这与疫情因素有关,但不可否认,过去一年为了给国足冲击世界杯让路,国内联赛的赛程不断被分割。上个赛季,联赛直接被分为三个阶段,且跨年才完赛。而过度压缩的赛程也导致了联赛过于密集。在国足逼澳大利亚队后,很多国脚在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内打了八轮联赛,导致体能消耗严重,且带来了意外的伤病。

本届大赛,中国足协奉行“国足优先”的政策,而“国足优先”决策的背后是唯成绩论,竞技体育要的是成绩这没有问题,但中国体育的各支国家队没有哪一支队伍是像中国男足这般急功利。回顾12强赛,国足虽有过3比2绝杀越南队、1比1逼澳大利亚队的精彩表现,但输给了越南队,除了证明越南足球进步了,同时也证明了中国男足20年来一直原地踏步。放在亚洲足球各队比拼赶超的大背景下,中国男足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职业联赛让位国足的同时,青超联赛等青少年赛事大面积中断,国青队只能在中乙联赛中寻求练兵机会……没有青训持续投入,下一届世预赛中国队的成绩也可想而知。急功利的国足“优先”,管用吗?这是教训之二。

教训三 U23政策科学吗?

中国足协从2017年开始推行U23政策,试图以此为年轻球员的成长提速,那么结果如何呢?里皮在2019年亚洲杯前曾试图在国足实行换血,但最终受制于优秀年轻球员的严重缺乏不了了之。2019年亚洲杯,里皮第一次辞职后,国足的年龄结构改善计划进一步搁置,直接造成第12次冲击世界杯的国足在起步阶段就已底气不足。本届12强赛12个队当中,国足均年龄为29.6岁,是各队中年龄最大的。对于亚洲强队普遍使用的高位逼抢战术,国足因为球员年龄偏大而难以尝试。

明年的亚洲杯,中国队必须要“换血”了,很难想象中国队还要靠着蒿俊闵、于大宝为代表的“80后”“90后”,而亚洲各队均已是“95后”乃至“00后”挑起大梁了。那么,12强赛为何中国队仍然是年龄最大的球队?答案简单,年轻的国脚还不能接班,他们还不能靠实力挤下老将们。那么,自2017年开始执行的U23政策,真的催生了新一批国脚了吗?还是适得其反“揠苗助长”了呢?这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吗?U23政策是全球足坛的“首创”,这一政策是不是符合足球规律呢?是不是科学呢?

庆幸的是,金元足球的攻势之下,中国足协也做出了有前瞻的举动,推动武磊迈出关键一步,走出国门,他为中国球员做出了表率,也一度撑起了中国队的锋线,帮助球队挺进12强赛。希望未来有更多的像李磊、郭田雨这样的国脚能够离开国内俱乐部的“舒适区”,出国锻炼,为国而战。只有按照足球规律办事,中国足球才能不断积累人才,奋起直追。(记者 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