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阻击病毒 沪上高校的“打开模式”

疫情下,大学校园封控已有时日。在复旦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的学生滕馨雨一直是一名学生志愿者,最,她的工作内容又多了一项:负责维护学生活动场地秩序。

严守防疫规定,复旦大学在对校园网格化管理工作作出进一步细化后,目前,学生可以错峰、错时、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在规定的网格范围内下楼活动。“校园封控以来,我们的学生活确有不便之处,但是同学们也都知道,必须坚持再坚持,早日战胜疫情,校园回归日常就在眼前了。”滕馨雨的话也代表了沪上不少高校学子的心声。当前,上海疫情防控进入关键时刻,高校的疫情防控也正进入攻坚阶段,一刻也不能松劲。另一方面,战“疫”阻击病毒,却阻不断关爱与温暖。

在特殊时期中的“五一”,也迎来了特别的“打开模式”。学术沙龙、云上知识竞赛、线上摄影展、“寝室歌王争霸赛”、线上演唱会、“最美寝室”评选……记者从多所沪上高校了解到,学校不仅安排了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针对当前在校学子尤其是毕业班学子关心的毕业论文写作、就业求职等问题,学校也在加大力度提供支持和帮扶,老师们也将陪伴学生,一起守“沪”,迎接抗疫胜利的到来。

网格化闭环管理中,这些“流动”让学生们很舒心

戴着“楼宇外出取餐临时出入证”的胸牌,同济大学在校生小杨在晚餐时段走进了四路校区学苑饮食广场一楼。日,同济大学对校区试行网格化闭环管理,非封控楼宇可安排学生代表和志愿者分时段、分批次前往所在片区的食堂取餐。从宿舍楼到食堂,沿途安排有志愿者和工作人员指引路线。

有序的“闭环”生活,使师生流动更为合理。为了确保错峰、有序、安全,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专项志愿服务队火速建立,迄今已有2000多人次投入校园应急保障。不过,老师们很快就发现了一个新问题:对不少学生而言,不能去图书馆借书,成了“心头的一桩大事”。

从4月11日开始,为配合两校区学生足不出户的管控要求,上外图书馆馆员化身“闪送员”,每日在教师志愿者和学校保安人员的帮助下,将图书送至学生宿舍。接到图书的那一刻,英语学院应用语言学专业2019级博士生张锦龙惊喜又感动,“本想图书馆和宿舍楼都封闭了,我预约过的书拿不到了,没想到热心的图书馆老师电话确认了我的宿舍地址,第二天我就拿到书了。”

直播“带人”,尽全力疏解毕业班学生就业难

因为疫情关系,企业无法像往常那样走进校园,学生的线下面试、实也受到影响。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一名学生就遇到过“麻烦”:3月27日,因核酸检测结果异常,她被转移到世博展览馆方舱医院隔离,由此错过了几场春招招聘。不过,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迅速组织云上毕业生推介会,这名学生连续收到了多家企业抛来的橄榄枝。“短短两天内,我就初步落实了就业意向,这下不慌了!”

为了给更多毕业班学生的就业提供帮助,沪上不少高校创新就业形式,校领导纷纷当起学生的“后援团”,书记、校长直播“带人”,通过网络台,向用人企业推介学生。

与学生同心战“疫”,解决学生急难愁盼。华东师范大学3月至今“就业面对面”云端活动就没停过。学校还举办2022年“线上就业服务月”,就业形势分析、公费师范生政策解读、就业经验分享、模拟求职大赛、生涯规划讲座、选调生政策指导等别具特色的指导服务接续上线,学生在线参与逾2万人次。

导师组一周10小时交流,让学生学业、科研不掉线

得知学校要准封闭管理时,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教授李晨虹特意和爱人一起进校“被封”。“我放不下那群孩子,和他们在一起,我放心,他们也更安心。”李晨虹口中的“孩子”,除了多名在实验室开展创新项目的本科生以外,还有十多个研究生。尤其是今年毕业的研究生,他们的科研项目到了关键阶段,相对其他学生压力更大,“现在有李老师在,我们就有了定海神针,连工作效率都高了很多。” 2019级学生王力说。

在复旦大学系统软件与安全实验室,老师们成立了导师组,除了担任志愿者帮助解决学生的生活问题外,导师们每两天就在“云”端组织全体学生讨论研究进展和疑惑,保证一周10小时的充分交流,让学生对科研进展心中有数。

学生们细微的心理变化和身体健康,也让老师们挂念在心。在得知学生潘在洲肌肉酸痛无力已两月有余后,上海健康医学院康复学院院长郭琪化身“私人康复医生”每天为他诊治。目前,学校还想方设法为学生组织线上、线下的活动,让他们的校园生活更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