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天文学家看到更深远的星空 “中国天眼”团队的浪漫理想
自落成启用以来,位于贵州平塘大山之中的“中国天眼”(FAST)已发现660余颗新脉冲星,成为世界上发现脉冲星效率最高的设备。
“中国天眼”进入成果爆发期,“FAST取得的一系列成绩,是无数人默默耕耘的结果。”7月21日,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总工程师姜鹏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发现和研究脉冲星,对人类了解宇宙意义重大。“让中国天文学家看到更深远的星空”,这是“中国天眼”团队的浪漫理想。
与“大国重器”FAST结缘后,今年44岁的姜鹏常常奔波于北京与贵州之间,在平塘的大山里注视着从宇宙深处反馈到地球的信息。
2016年9月25日,“中国天眼”落成启用。总书记发来贺信,希望参与项目的科技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和建设者再接再厉,发扬开拓进取、勇攀高峰的精神,弘扬团结奋进、协同攻关的作风,高水平管理和运行好这一重大科学基础设施,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出大成果。
去年春节前夕,总书记在视察贵州时,通过视频察看“中国天眼”现场,并同总控室的科技工作者代表连线时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科技为先,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和中坚作用。他勉励广大科技工作者以南仁东等杰出科学家为榜样,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勇攀世界科技高峰,在一些领域实现并跑领跑,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姜鹏说,FAST工程团队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南仁东先生为榜样,保障FAST高效运行。
“大家都受得了清苦、坐得住‘冷板凳’。”姜鹏说,最初为了FAST调试工作,解决重要的科学技术问题,团队成员曾连续3个春节在现场加班。不仅如此,FAST运行全年无休,大家都坚持战斗在第一线,全方位支撑望远镜正常运行,保证望远镜的正常输出。
目前,观测设备每年运行达6000个机时以上,有效支撑了一系列重大科学产出。
在保障FAST稳定运行的同时,FAST工程团队正在进行技术研发,继续提升望远镜性能。“我们正在研究新的探测器、新的测量技术,使望远镜质量精度更高一点。同时,也在开展望远镜的选址工作,推动阵列方案落地。此外正基于脉冲星测试方法,建立自主可控的时间竞争体系,目前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姜鹏说。
这几天,甘恒谦正在加快研制新型相控阵馈源接收机及其关键技术,提升FAST观测效率。作为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电子与电气工程部主任,甘恒谦表示,FAST运行和维护绝不是墨守成规的日常重复。
“要把一个巨型设备维护好,高效运行的同时扩展它的功能、提升它的性能,需要不断给它注入新的元素,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地研制新技术、新方法升级望远镜。”甘恒谦说,“以南仁东为代表的老一辈科研工作者潜心研究,坚持自主创新,把一个天马行空的想法变成现实。我们将继续发扬这种精神,勇于创新,把FAST维护好,产出更多高质量的观测数据和重大科学成果来回馈社会、回馈国家,为科技强国做出应有贡献。”
和甘恒谦一样,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测量与控制工程部主任孙京海也正忙着研究基于动力学的FAST柔性馈源支撑控制方法,以期实现更高的馈源接收机定位精度,提升FAST观测效率。
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对待技术问题刨根问底……孙京海的身上,总有一些南仁东先生的影子,这是大多数FAST工程团队成员的写照。
“南老是我的研究生导师,他认真严谨、博学多才和亲力亲为的工作作风和人格魅力始终影响着我。他的求真求知、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我终身学习的榜样。”孙京海说,“从进入FAST工程团队的那天起,南老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大家,他的精神鼓舞着我们不畏困难、不忘初心,努力把‘中国天眼’运行好,并通过不断地技术升级使之持续保持世界领先,成为当之无愧的观天利器、大国重器。”
2021年度观测季即将于2022年7月31日结束,FAST现场运维工程师孙纯这段时间非常忙碌,既要完成好每天的观测任务制定,还要做好2022年度观测季准备工作。
去年3月31日零点,“中国天眼”正式对全球开放,全世界天文学家均可提交观测申请。孙纯的工作是根据FAST时间委员会的评审结果,制定每天的观测任务。
“我们顺利完成一个年度的观测任务安排,保障了望远镜的高效运行。”孙纯说,作为一名年轻的科研工作者,扎根深山服务FAST,需要激情和理想。未来,将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本领,做好望远镜运维工作,为全世界的天文科学家提供更好的服务保障,让FAST产出更多更好的重大成果。
在FAST工程团队的努力下,随着性能的提升,FAST的科学潜力逐步显现。目前,已在脉冲星发现、快速射电暴、星际介质及恒星形成等研究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突破,极大地拓展了人类认知宇宙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