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看龙江丨抗疫一线的平凡英雄——直击哈尔滨战“疫”

疫情,正改变人们的正常生活,也见证了一座城市的韧性与顽强。截至4月3日,哈尔滨本轮疫情累计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08例、无症状感染者279例,防疫形势仍然复杂。

“疫情不退,我们不退”

一阵电话铃声响起,道里区疾控中心消毒组工作人员王瀚明接到紧急任务。他叫上同事,快速穿好防护服,赶往涉疫场所进行环境消杀。忙的时候,他们穿着厚重的防护服,一天要走十几个地方,有时完成任务已是次日凌晨。

哈尔滨市近日发布56号公告,要求减少全市范围内非必要的人员流动。当城市“静下来”,有一群人却夜以继日更加忙碌,他们义无反顾逆向前行,用身体和行动筑起防疫壁垒,护卫着城市。

3月28日,在哈尔滨市中央大街一临时核酸采样点,工作人员为市民进行核酸采样。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在哈尔滨新区防疫指挥部,长桌的一头摆放着送来许久的盒饭,流调人员仍在忙碌着。发现病例2小时内摸清轨迹,8小时内对密接、次密接所到场所管控到位……有的流调员每天打上百个电话,声音已经嘶哑。流调组四组组员王鑫说,每一分钟都很宝贵,早一点完成报告,病毒就少扩散一些。

在哈尔滨国际会展中心,气膜移动实验室、数辆移动检测车错落排开。哈尔滨市疾控中心主任助理何慧介绍,移动实验室日检测量最高可满足60万人次核酸检测需求。

针对奥密克戎BA.2病毒株隐蔽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哈尔滨确立了区域检测与重点筛查结合的策略。公安民警、社区人员和志愿者组成工作组,联合开展“敲门行动”,确保核酸检测应检尽检。

“疫情不退,我们不退。”“战”疫一线,这些逆行者一张张被口罩遮住的面庞、一双双充满笑意的眼睛,给人以希望。

城市有情,战“疫”有力

“亲爱的伊伊小朋友:你是我见过最坚强最勇敢的乖宝宝,要开心呦!我们都爱你!”哈尔滨新区一家隔离宾馆,一个5岁小朋友收到宾馆送来的爱心礼物。“孩子爸妈不在身边,由奶奶陪同。”隔离点负责人孙学斌说,这么小的孩子隔离期间容易有不稳定情绪,他们问好孩子的喜好,及时送来爱心小礼包。

3月18日,道里区汇龙外滩首府小区的一个隔离单元,业主们收到了物业人员手工做好的1000只蒸饺和100个茶蛋,包装上还贴着暖心话语。“蒸饺很好吃,大家有口福,心情美美的。”一些隔离业主表示,虽然疫情期间关上了各自家门,但爱与温暖是关不住的。

面对疫情“大考”,没有人能置身事外。在哈尔滨,雪中送炭、凡人善举的涓涓暖流从四面八方汇聚,不曾中断。

疫情期间,居家隔离的热心市民创作黏土作品,表达对“大白”的赞美与感激。(受访者供图)

在道外区宝宇荣耀尚城小区,疫情以来陆续有多个单元被封闭。这期间,有370多户居家隔离的业主收到了特殊的礼物——苹果、橙子,每家一箱,寓意着平安和成功。

送来免费水果的是紧邻荣耀尚城小区的一家综合超市。“小区居民是我们的邻居,被封闭在家,心情难免不好,所以就想到了这个办法。”超市老板李锐锋说,与战“疫”一线的社区人员、医护人员比起来,他们送点水果实在不算什么。

相似的故事,在隔离小区、社区一线、城市卡口、医院方舱等地,不时上演。相互扶持,点点滴滴的温暖,传递到一起就有了星辰大海的力量。

战“疫”保供,民生为重

疫情期间,买菜、就医等民生热点问题备受关注。

近日,黑龙江省最大的“菜篮子”——哈达农产品批发市场受疫情影响被关停。哈尔滨启动应急预案,向主城区投放2500吨市级储备蔬菜,并加大货源补充、畅通运输渠道,对30种常用蔬菜的价格、进货量、库存量等重点监测。

“我们承接了部分哈达市场转来的货源,蔬菜销量比平时多50%左右。”黑龙江龙园畜产品批发市场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晓菊说。哈尔滨市商务局二级巡视员耿国林介绍,经协调,龙园、润恒两大批发市场与大型超市新增进货量,基本可弥补哈达市场导致的供应缺口。

3月29日,在哈尔滨市松北区润恒国际食品交易中心蔬菜区,工人正在装配蔬菜。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记者走访多个超市看到,市级储备蔬菜销售专柜统一悬挂“政府储备菜投放点”标识,明码标价。货架上,果蔬粮油、肉蛋奶等生活必需品种类充足。

哈尔滨整合医疗资源,为各个群体提供就医保障。“我家小区封控后,我爱人身体出现不舒服,需要住院。”哈尔滨市民崔桂萍说,跟社区沟通后,有专门车辆把他们送到香坊区人民医院。

香坊区人民医院是保障隔离管控人员就医的定点单位。院长李秋生说,医院在市卫健部门指导下,优化就诊流程、病区布局,进行防护物资消杀、急救设备盘点和储备。患者单人单间入住,医护人员24小时守护,闭环管理。

针对儿童群体发病常出现发烧症状情况,哈尔滨儿童医院将防控前置,在原有发热门诊基础上,新开设24小时“发热患儿门诊”,专门接诊无流行病学史的普通发热患儿。“孩子有些发烧,就诊时同步做核酸,化验采血等检查和取药都在同一区域,诊疗过程不用出楼。”患儿家长张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