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发布《北京市重点公共场所社会急救能力建设三年行动方案》

12月27日,北京市卫健委、市教委、市经信局等十五部门共同发布了《北京市重点公共场所社会急救能力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1年-2023年)》,本市将在2023年底前实现重点公共场所急救设施设备全覆盖。

根据方案,到2023年底前,本市机场、火车站、城市轨道交通站、交通枢纽、长途客运站、公园、景区、体育场馆、大型商超、影剧院、学校等重点公共场所将实现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等急救设施设备全覆盖。本市鼓励其他公共场所和大型社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配置AED等急救设施设备。本市将初步形成覆盖全市重点公共场所的AED等急救设施设备配置、使用、管理体系,全市配置总量不低于5000台,达到常住人口每10万人不少于20台。

到2023年底,AED等急救设施设备信息将联通至120急救指挥调度系统,实现社会急救与专业急救的有效衔接。本市还将编制、发布全市AED电子地图和使用指南,纳入“北京通”手机软件,方便公众查询和使用,并制定、发布全市统一的AED等急救设施设备专用标识。

另外,本市将建成统一规范的全市社会急救培训体系,并形成长效机制,重点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急救知识普及率不低于80%,获得急救培训证书比例不低于40%。(记者 孙乐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