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清肖像到当代佳作 中国美术馆年末奉上密集好展集中晒“宝”

临近岁末,中国美术馆精心策划了多个新展,晒出丰富馆藏珍品。观众们可以在陈树人作品展中欣赏岭南春色,也可以从百余件明清肖像画中追寻历史印记,还能一睹曾经失传的漆工艺的复活,在满满的艺术氛围中迎接新年到来。

美术馆首批捐赠作品亮相

作为“岭南画派”的创始人之一,陈树人在20世纪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961年,其夫人居若文将陈树人的116件代表作品捐赠给国家,成为中国美术馆接受的最早一批捐赠。这批作品跨越陈树人最后30年的艺术人生,涵盖了花鸟、禽兽、人物、山水等门类,件件堪称精品。

60年后的今天,中国美术馆举办“只信仙都有此奇——陈树人绘画作品展”,全面呈现陈树人在20世纪20至40年代的创作面貌,其中大部分作品为首次展出。展览分为“江南风采”“半游半写”“收拾河山”三个部分,共展出50余件作品。

其中,“江南风采”部分以花鸟题材为主,兼有少量风景题材作品,包括《岭南春色》《落霞孤鹜》《莫愁湖冬暮》等。“半游半写”部分主要展出陈树人游历桂林、南昌、苏杭等地创作的一批写生性的作品。“收拾河山”部分为陈树人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的作品,他将爱国之情融入画作,创作出《五老峰》《峨眉烟雪》《细雨骑驴入剑门》《桃花带雨浓》等作品。他所描绘的驴夫、轿夫等社会底层人物形象,传神写照,细致入微。

抗战全面爆发后,他还创作了近千首关切祖国和民众命运的爱国诗篇,汇集成《战尘集》,中国美术馆特意将相关诗集、画集等文献一并展示,以飨观众。

百余件明清肖像画展出

肖像画是记录人物体貌、兼具功能性与观赏性的一种绘画创作形式。走进“如镜取影 妙得神形——中国美术馆、南京博物院藏明清肖像画展”,百余件(套)肖像画作品以时间为序展出,令观众仿佛穿越到了明清时期。

中国的肖像画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发展到明清时期,伴随着市场经济和城市商业的发展,涌现出曾鲸、禹之鼎、徐璋等一批杰出的画家。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介绍:“传统肖像画于明清两代达到高峰自有缘由。时间上,千年传承此时已臻成熟,肖像画创作的认知思路、观察方法、表现技艺皆呈定式。空间上,中西创作理念之间开始融通,催生出不同以往的整体风格样貌。”

明清时期的画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拓宽和创新了绘画题材、表现形式和作画技法。他们的作品中除了常见的帝王圣贤、功臣名士外,也有表现隐逸雅趣的文人肖像,以及留存数量众多的家族先人画像;创作技法或为墨骨淡彩,或为线条勾勒多层渲染,或为白描,或兼容中西,彰显了肖像画的全面发展。这些画也犹如一面面镜子,映照出我国明清时期在民俗、宗教、服饰、审美等方面的文化内涵。

藏漆画精品集中呈现

泼漆挥毫写丹青,激情洋溢赞盛世。作为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丹漆随梦——中国美术馆藏漆画艺术展”分为“故园寻梦”“梦笔生花”“蝶梦鹏游”“百年梦圆”四个篇章,共展出中国美术馆藏漆画作品200余件,以百年现代漆画向建党百年献礼。

“漆画秉持传统的东方精神。漆取自漆树,来自自然,从材料和技法两个方面都体现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中国哲学观。”吴为山介绍,中国现代漆画脱胎于漆器,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此次展览聚焦中国美术馆藏几代漆画家的精品力作,既展示了曾经失传的“清宫彩漆晕金工艺”的复活,又通过漆画艺术呈现了故宫、水乡、古镇等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此外,中国美术馆还同期举办了“时光存影——赵羡藻藏香港摄影艺术家作品展”、“道同艺合——11人中国画作品展”等新展,为观众提供多元的艺术体验。需要提醒的是,所有观众需实名预约,错峰参观。(记者 李俐 阎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