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绿化隔离地区“十四五”规划发布 让青山绿水蓝天成为大国首都底色

“一绿百园绕京城,二绿项链环北京”,绿隔地区是实现城乡结合部减量提质增绿的关键区域。昨天,市城乡结合部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网站发布《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绿化隔离地区建设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绿隔地区发展将环绕首都核心区聚焦重点区域,进一步扩大生态空间容量,持续改善环境质量,让青山绿水蓝天成为大国首都底色,开启首都生态安全、绿色发展的新格局。

让“城市跟着轨道走”

按照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绿隔地区包括第一道绿化隔离地区和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两部分,分别简称为一绿地区和二绿地区。其中,一绿地区紧靠中心城区,面积约310方公里;二绿地区紧连一绿地区,延伸至六环路外的空间,面积约910方公里。绿隔地区除了肩负北京城市生态屏障的使命,也是保障首都未来发展、防止城市无序扩张的主要阵地。

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绿隔地区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稳步减量、服务首都能力明显提升、生态建设水明显提升、民生保障能力明显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明显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明显提升。

其中,在减量发展方面,规划明确,要精准开展绿隔地区违法建设治理,逐步实现存量违法建设持续消减的目标,严禁新增违法建设。加快拆违腾退空间优化提升,将疏解腾退空间优先用于绿色开敞空间、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此外,全面整治“群租房”“大棚房”问题,加强人口倒挂重点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房屋出租管理,依法治理违规、无序出租房屋行为。推进市属国有企业用地统筹减量与改造提升研究。

在基础设施方面,规划提出,保障轨道交通发展,让“城市跟着轨道走”。加快推进干线道路网建设,引导城市功能区优化布局,保障中心城区和新城之间的快速交通联系。加强绿隔地区慢行交通网络的建设。

九条廊道打造“新风”系统

让城市回归自然、回归生态,首都绿隔要做好生态建设的大文章。持续提升绿色空间品质,强化生态服务能力,这是绿隔地区“十四五”规划的主要任务之一。

规划提出,大力推进两道公园环及绿道系统建设,持续提高绿色开敞空间占比。在一绿地区,推动一批重点公园建设,聚焦“三山五园”地区整体保护,十八里店、南苑等区域城市公园群建设,实现绿带互通、绿道贯通、生境相连的系统城市公园环;二绿地区完善郊野公园体系,重点推进沙河、温榆河、东郊、台湖四个大尺度公园建设。要将中心城区与外围空间联系的九条楔形生态空间打造成为城市“新风”系统。

“十四五”时期,绿隔地区发展将环绕首都核心区聚焦重点区域。

其中,在东部,紧扣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拓宽中心城区与城市副中心之间的绿色生态廊道;在南部,有序推进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建设,完善公园文化博览和特色服务功能,加强中轴线南延风貌管控和服务保障;在西部,围绕“三山五园”地区整体保护,巩固完善生态屏障,提升历史文化底蕴和整体生态效能;在北部,紧密结合中关村科技园区和未来科学城的建设,提升周边绿色空间的智慧服务;在东北部,有序推进温榆河公园、温榆河绿色生态走廊的建设,在第四使馆区与首都机场之间的国际交往功能区域中,打造更加亮丽的生态文明金名片;在东南部,加快实现十八里店乡等区域的规划实施,完善楔形通风廊道。

多措并举补齐民生短板

值得关注的是,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绿隔地区将多措并举补齐民生短板,健全城乡一体公共服务体系,涉及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养老等多个方面。

绿隔地区将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继续挖掘和利用教育设施用地,持续扩大基础教育供给,进一步优化结构布局,补齐教育设施短板,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保证教育设施与回迁安置等新建居住小区同步建设。

针对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短板,规划提出,精准补齐医疗服务设施的结构缺口,高标准建设基层卫生服务机构。通过建设村级医疗卫生机构、巡诊、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实现村级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常态化做好疫情防控。

结合大运河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绿隔地区将丰富南北中轴线文化、东西长安街延长线文化,保护挖掘农业文化、苑囿文化,开展绿色名片行动,打造生态文化亮点。

在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方面,规划提出,补齐回天地区、城市南部地区等公共体育设施短板。鼓励各主体利用工业厂房、商业楼宇等存量建筑空间更新改造建设体育设施。

绿隔地区还将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就精准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和覆盖失能老年人、重度残疾老年人的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推动实现街乡镇养老照料中心和社区(村庄)养老服务驿站全覆盖。(记者 陈雪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