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斑驳墨迹中追溯 雷波油画展在北京画院开展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
2021-10-26 15:31:51
10月22日,“迹——雷波油画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展。展览聚集了雷波的油画作品70余件,观众可以从中领略中国本土油画的独特精神和气质,感受画家笔触之下那一份朴实和诗意。
作为中国本民族油画语言的探索者,雷波的油画创作兼容“当代和传统”、“中和西”,正如他自己所言:“在当下,没法不当代,离了传统,作品便没了厚度。中国人画骨子里的东西,自然是中,但油画又如何能绕开西?”
自2005年,雷波便开始思考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和油画语言的融合问题。十余年间,他数次到河南巩义石窟寺采风,到山西研究墓室壁画,感受历史遗留下来的那份斑驳和厚重,感受民族文化延续下来的血脉和气息。他将曹衣出水的婀娜、吴带当风的飞动,孕育在自己的油画创作之中。
身为一名具有历史责任感的油画家,雷波通过墨迹斑驳的创作,画出李大钊、弘一法师等一批近现代思想者的面貌。从作品《迹-3(弘一法师)》中,可以看出雷波一念放下、万般从容的心态。他曾经是北京画院的书记、副院长,几年前却毅然辞去职务,将夫人、孩子安顿在北京,独自回到家乡广西,开始了闭关三年的潜心创作,在“半隐居”的生活中去尝试体悟弘一法师的那番心境。
雷波画风景写生,也画市井人群。他笔下的人物形象,既有他的中学同学,也有给他理了多年头发的老友,不同于历史情感的大叙事,这是独属于他个人的记忆碎片。他还常常描绘人物背影,带给观众十分真实的感受。对此,他解释:“如果说对石窟和壁画的描绘是我艺术探索上的一种实验或者过程,那么画身边的人和事,才是我内心真正的艺术诉求与表达。画中的人是同我一起长大、或者看着我长大的同辈、长辈。我从不认为艺术是象牙塔尖上的事,艺术来自生活,而生活就是你身边每一段鲜活的印迹。”(记者 李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