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15岁的“别人家的孩子” 被中科大少年班录取

15岁的罗煜按正常进度,在下一个新学期本应是北师大台州附属高级中学的高二学生,而这名“别人家的孩子”,今年9月将在中国科技大学开启他的少年班新生活。

7月14日,中国科技大学公布2021级少年班录取名单,今年从全国各地共招收了45名学生,浙江有10人上榜,其中一位就是来自台州的高一学生罗煜,他也是全市今年唯一一位被中科大少年班录取的学子。

爱给自己开专业书单

罗煜家住路桥区蓬街镇浦东村,妈妈当会计,爸爸做生意。他小学是在蓬街镇里读的,初中通过面试选拔,进入北师大台州实验学校,后来经北师大台州附属高级中学自主招生,提前录取上了理科创新班。

爸爸罗根回忆,从幼儿园开始,罗煜就对数字很敏感,跟他玩口算比赛,大人稍不留神,就玩不过了。虽然知道他有数学天赋,但也没有想到要送他去拓展培训,因为当时的蓬街镇上还没有奥数班,围棋就是他最大的课外乐趣。

不过,罗煜从小就知道要给自己看什么书,小学到高中,罗根时不时就会收到他发来的各类书名。比如《三国演义》《光学》《原子物理学》《定与半定量物理学》等等,《围棋天地》是他全年征订的杂志。

有段时间,罗煜特别喜欢刘慈欣的书,还热情地把《三体》推荐给爸妈看。

从初中开始,在学校老师的组织引导下,罗煜正式接受正规的数理竞赛课程学。初三时,他确立了报考中科大少年班的目标。

“他一方面是认为中科大的培养模式很适合他,另外少读两年高中,更早获取新的知识,这对他的吸引力也非常大。”罗根说。

今年6月,罗煜先后接受了4场入学考试。“看得出,初试、复试的试题都很难,完全超出了高中课本范畴,考场上有孩子考懵了,也有孩子直接弃考。”罗根欣慰地说,最终儿子还是在数千名报考者中过关斩将,走进了大学校门。

初二学完高中数理课程

能取得今天的成绩,除了父母和各科老师们的支持,罗煜说,他要特别感谢王建秋老师对自己的巨大帮助。

王建秋是北师大台州附属高级中学高考与强基研究中心的总教练,负责竞赛类课程的教学。7月15日,记者通过电话,联系到了身在杭州的王老师。

“我之前是大学老师,从事竞赛类教学大约有15年时间。”王建秋说,2018年他来到北师大台州附属高级中学工作,当时在高中部校长、初中部校长的组织下,通过综合选拔,读初中的罗煜等20多位学生进入学校的早培预备班,从此开启了跟同龄人不一样的学历程。

“这三年,早培数理类课程都由我和我的团队来授课。”王建秋说,初一时,先加强数学,通过竞赛类课程,培养数学思维,初一升初二的暑假,开始快速学高中数学内容和高中物理基础课程。

到初二结束,高中的数学、物理课程全部学完毕。初二升初三的暑假,学的是大学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和一部分线代数等内容。

初三阶段,完成所有大学普通物理课程和四大力学内容,包括力学与理论力学、热学、电磁学等等。

到那一年,最后只剩下3名学生能跟得下来,其中一名就是罗煜。

过程中,罗煜也参加过一些竞赛,获得过泛珠三角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力学一等奖、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赛区三等奖等。

在王建秋眼中,罗煜是一个有着优秀思维品质、超强自学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的孩子,“他的成绩,需要有优秀的资质,也要靠家长的支持、科学的培养体系和团队。”

班主任赵献娜则希望,罗煜在领先一步后,依然可以初心不改,潜心钻研所选择的基础数学、理论物理研究方向。

希望将来有更多“罗煜”

这几天,罗煜的录取消息很快在各学校间流传,很多人都羡慕他有如此优异的成绩和丰富的知识储备。

而跟他做了四年同学的徐宇辰却觉得,当一个人天资聪颖,加上废寝忘食时,取得成功是理所当然的。

在录取结果公布后,罗煜也跟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学秘籍:

学有余力的理科生,多读些大学专业书,有利无弊;对于竞赛,切莫深陷其中,把竞赛当作随手一玩的思维游戏没有问题,大可不必把精力用在疯狂刷题、模型技巧上;各类招生考试中常常避不开物理专业问题,例如估算人脑功率、云为什么不会掉下来,要回答这些思辨强的问题,要多读课外读本,扩充自己的知识量。

对于罗煜受到的关注,北师大台州附属高级中学校长孙礼说:“对于资质优异的学生,北师大台州附中在几年前建立了一套创新人才初高中一体化培养体系,提前介入,因材施教。因为有强大的教学团队,才促进了罗煜这类特殊人才的脱颖而出,快速成长。目前,这套体系还在不断完善中。”

他希望,在未来,台州还会出现更多的“罗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