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顺齐获晋升 85后进入中国足球国际级裁判阵容

按照国际足联的要求,各会员协会应于每年9月至10月向FIFA提交下一年度国际级裁判员(包括国际级助理裁判员)人选推荐名单,随后于新年年初公布最终人选。北京青年报记者获悉,今年10月,中国足协提交了2022年度本协会推荐的国际级裁判员名单。相比于2021年度推荐名单,新名单出现变化。具体来说,国际足联依然按照“7(裁判员)+9(助理裁判员)”的标准确定2022年度中国足协在册国际级裁判员的配额。但7名被推荐的候选国际级裁判员中,有6人为国际足联认证的2021年度国际级裁判员,他们分别是马宁、傅明、张雷、沈寅豪、王迪、金京元。2019、2020年度国际级裁判员李海新则被唐顺齐取代。

由中国足协推荐的2022年度国际级助理裁判员名单出现两个人选的调整。资深国际级助理裁判员宋祥云以及相对年轻的杨洋分别因为年满45岁、本赛季未有中超执法经历被中国足协申请撤销国际级资格,被新推荐的两人分别是现年32岁的罗政以及35岁的汤朝。

算上此次推荐,中国足协已连续6年调整国际级裁判员(含国际级助理裁判员)的推荐人选。在此过程中,“亚足联精英裁判”这个概念成为影响推荐结果的核心要素。数据显示,随着年来中国足球与国际足坛接轨愈加密切,中国足协有关裁判员的遴选与指派工作更趋“国际潮流”,一批批年轻有潜质的裁判员相继在各级国内职业联赛、杯赛中涌现。很显然,中国足协格外注重通过完善裁判工作,为中国足球争取更多利益。

中国足协在册

国际级裁判员趋年轻化

伴随着越来越多本土年轻裁判受到重用,中国足协在册国际级裁判员的年龄结构发生变化,国际级裁判员总体趋于年轻化。比如金京元今年年初晋升为国际级裁判员时年仅31岁。今年下半年受到推荐的唐顺齐与两位国际级助理裁判员候选罗政、汤朝均为“85后”。这客观上满足了亚足联有关“初次申报国际级裁判员者年龄不得超过35岁”的硬要求。

事实上,在2021年度中国足协在册7名国际级裁判员中,除李海新外,其余6人都曾在不同时期跻身亚足联精英裁判或候选精英裁判阵营。按照惯例,只有进入精英阵营的国际级裁判员才有机会获得亚足联指派,参与诸如世预赛亚洲区40强赛和12强赛、亚洲杯、亚青赛、亚少赛、亚冠联赛这类重大国际赛事的执法工作。未能进入该阵营者,即便被相关会员协会推荐为国际级裁判员,也很难获得执法国际比赛的机会,哪怕是国际热身赛的执法机会都很难获得。

以同时于2019年晋升为国际级裁判员的王竞、李海新为例,两人此前虽曾在国内执法过部分国际邀请赛,但至今未能获得赴境外执法重大国际比赛的机会。由于王竞、李海新首次晋升为国际级裁判员时已双双年满38岁,因此不可能具备跻身亚足联精英裁判阵营的资格,所以中国足协分别推荐金京元、唐顺齐,与前两者执法表现或者能力无关,更多以后两者年龄因素为取舍依据。

客观地说,李海新过去两年在国内赛场的执法表现非常出色。截至中超联赛第19轮开赛,李海新作为主裁已累计执法过13场本赛季中超比赛,比国际级裁判员张雷本季主哨的中超场次还多2场,是目前为止全季执法中超场次最多的裁判员。但考虑到本土裁判员面临“国际竞争”,中国足协又不得不忍痛割爱。

当然,作为上赛季中超执法舞台的“新人”,唐顺齐在过去两个赛季各类国内职业序列赛事的执法中表现不俗。到目前为止,他已经累计执法过11场本赛季中超比赛。由此不难看出,职业联赛裁判管理部门对于他的能力和执法表现比较认可。

年轻裁判“异军突起”

与足坛特殊环境有关

以唐顺齐、汤朝为代表的年轻裁判之所以“异军突起”,实际与两个赛季中国职业足坛的特殊环境有关。受疫情影响,中国足协从上赛季开始大幅降低了外籍裁判员的聘用力度,至本赛季,“洋哨”已经彻底从国内职业赛场中消失。此外,受疫情国家队备战并参加世预赛影响,中超等赛事的赛程空前紧凑,对本土裁判员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执法要求。广大本土裁判员在承受压力的同时,经历了严峻考验,这非常有益于广大年轻本土裁判员的迅速成长。

今年,以马宁、傅明、沈寅豪、曹奕、施翔为代表的中国足协在册国际级裁判员(后两者为国际级助理裁判员)分别获得亚足联指派,参与亚冠联赛、卡塔尔世预赛40强赛与12强赛部分重大比赛的执法工作,傅明还参与了东京奥运会足球赛的执法工作,且表现均获得各方好评。马宁、傅明等人甚至有望跻身卡塔尔世界杯决赛阶段执法阵营。这样一个结果实际构成了对本土年轻裁判员的鞭策。中国足协连年调整国际级裁判员推荐人选,某种程度上是为了盘活本土裁判员间的内部竞争,进一步优化本土裁判员执法水。(记者 肖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