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河县:齐心绘就民族大团结美好画卷

东北网1月13日讯隆冬时节,在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乌苏里江畔,赫哲族的党员和村民们载歌载舞,欢快的旋律,曼妙的舞姿,充分表达了对祖国的祝福和创建民族团结的热情……


(资料图)

近年来,作为有23个民族的饶河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紧围绕“四基地一窗口”发展战略,夯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物质基础,在饶河的大地上绘就一幅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美好画卷。

实施乡村振兴在“大团结”上当先锋

饶河县四排赫哲族村的赫哲族党员卢艳华是一名党代表,带着赫哲族人民的嘱托参加了党的二十大盛会,把新时代赫哲人的幸福生活带到了大会上。回到家乡后,卢艳华迅速投身到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中,让民族团结之花根植于各族群众心中,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

2022年,赫津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福忠被评为黑龙江省第十三届劳动模范,这是饶河县实施产业兴旺提档工程,打好创建“产业牌”的丰硕成果。近年来,四排赫哲族乡采取“合作社+农户+示范区”的发展模式,扶持合作社发展优质稻花香米,并利用沟渠浅水探索小龙虾生态种养模式,建设养殖基地130亩。

为提升美丽乡村“新颜值”,四排赫哲族乡配备专兼职保洁队伍20人、志愿服务队5支、清扫车1辆。种植树棵玫瑰、观赏花卉31万余株。四排赫哲族村作为生态振兴典型案例登上首届全省乡村振兴“双百”案例上榜名单,并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2021年最美休闲乡村。

探索“党员建在网格上,服务沉到家门口”,创建“领导干部+机关党员+村网格员”三级组织架构,开辟网格化治理新路径,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24件。同时通过发挥典型引领作用,选树10户巾帼示范菜园、十星级文明户、“五星级”党员典型示范户,有效实现“美丽庭院”与乡风文明的统筹推进。

聚焦“一首歌、一赫哲、一条江、一边城”要素资源,突出赫哲风情农旅文融合发展示范基地、“乌苏里船歌”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打造赫哲族非遗文化馆、乌苏里江界江风光游、《乌苏里船歌》文化记忆馆等“心尖记忆”。组织赫哲族桦树皮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尤俊涛建立手工坊打造“指尖经济”。发展渔家乐9家,打造“舌尖品牌”。

倡导文明新风在“新模式”上出实招

每个周一上午的8时,饶河县西林子乡小南河村干净整洁的广场上,村民们都会来参加升国旗仪式。

近年来,小南河村积极探索移风易俗新模式,涵养和谐民风、文明乡风、社会清风,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色增亮。通过村党组织引导,把移风易俗、革除陈规陋习纳入村规民约,组织村民成立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倡导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继开展“邻里守望”“夕阳别样红”“好婆婆好媳妇”等评议活动,评出村级文明家庭5户、好婆婆好媳妇各1人、身边好人2人。依托民俗文化,开发特色民俗项目,在拓宽旅游资源同时,丰富村民精神文化,小南河村“二月二开耕节”成为了东北地区特色民俗活动之一。

强化顶层设计在“大格局”上谋突破

党的十八大以来,饶河县各族群众埋头苦干、同心攻坚,彻底撕掉了贫困县的标签,实现了同步全面小康目标。在充满激情的“蜜淌乌苏里·鱼跃赫哲乡”饶河的这片土地上,全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成就。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饶河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民族工作主线,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为抓手,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推陈出新、完善机制,深入开展创建工作。

作为一个边疆县,饶河县全力以赴稳边固边,强化“人防”“物防”“技防”三防力量。推行“邻里守望、警民互动”常态化治安防控模式,筑牢维护边境稳定严密防线,让各族群众共享社会发展成果,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最强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最有力的举措,是凝心聚力。今后饶河县各族群众将一如既往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努力谱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饶河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