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笔书写新华章 ——齐齐哈尔市书协硬笔书法优秀作品展侧记

东北网6月10日讯建功新时代,书写新华章!6月3日,书写省十三次党代会报告硬笔书法优秀作品展精彩亮相齐齐哈尔文艺网,吸引众多书法爱好者浏览点赞,展览陆续发布本地作者创作的80件书法精品,展现鹤城硬笔书法的蓬勃气象!

厚积薄发谱新篇

本次书法展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市委网信办、市新闻传媒中心主办,市书法家协会承办。

宏伟蓝图已经绘就,光荣使命催人奋进。连日来,鹤城各界掀起深入学习宣传贯彻省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活动热潮。为广泛凝聚文艺战线力量,增强解放思想、振兴发展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市文联和市书协开启“建功新时代”书写省十三次党代会报告硬笔书法创作作品征集,得到了全市硬笔书法爱好者的积极响应。

半个月时间里,市书协收到应征作品百余件,经过认真评选,评出优秀作品80件,陆续在齐齐哈尔文艺、网信齐齐哈尔微信公众号刊发展示。

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北国鹤城的硬笔书法创作源远流长、底蕴深厚。近年来,齐齐哈尔市硬笔书法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硬笔书法展赛中成绩斐然。在2014年全国第二届硬笔书法手卷艺术大展中,鹤城16件作品入选,成绩优异;在历年黑龙江硬笔书法展赛中,鹤城创作成绩卓然,彰显硬笔书法雄厚力量。

薪火相传育人才

硬笔,意指除毛笔之外的书写方式,主要包括钢笔、圆珠笔、蘸笔、铅笔、塑头笔、竹笔、木笔、铁笔等,以墨水为主要载体,来表现文字书写技巧。

19世纪,西方发明钢笔的传入和使用,使沿用了2000多年的中国毛笔逐渐退居“二线”,引发了中国书法史上的革命,产生了现代硬笔书法。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学习硬笔书法的热潮席卷华夏,“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成为当时人们所追求的时尚潮流。

1983年,市业余书法学院成立,面向社会招生,教授硬笔、软笔和篆刻课程。1985年,17岁高中学生赵进报名入校,先后师从书法教师房友和王治洲学习硬笔书法,“上高中就在家自学硬笔,《庞中华硬笔书法字帖》都翻烂了!”“当时是夜校,每天晚上5点30以后,学员们骑着自行车从四面八方赶来上课,班里的同学有干部、工人、教师、医生、军人、知青和待业青年”,赵进回忆说,“课堂上,老师讲解用硬笔临写王羲之的《兰亭序》,赵孟頫的《胆巴碑》等毛笔贴的方法,大家都刻苦练习,学习气氛浓郁。”

1993年6月,齐市首届硬笔书法作品展在市群艺馆展厅开幕,赵进、朱毅江、张继光、赵福等人分别获得成人组一二三等奖和特别奖。数十年时光荏苒,当年获奖的众多作者如今依然活跃在鹤城书法园地,为传承书法艺术发光发热,令人赞叹。

学习和传承书法艺术需要恒心和毅力。从小喜欢书法,王义从硬笔学到毛笔,从小楷写到行书,几十年如一日。和许多书友把书法当做业余爱好不同,她把书法当成了职业。多年来,她先后开设少儿硬笔书法班和书画学校,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添砖加瓦。作为一名书法工作者,她还创建了鹤城女子书法创作团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爱好者加入到书法创作中来。

艺术薪火代代相传!近年来,教育部将书法艺术这门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瑰宝普及到中小学课堂,大力弘扬“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书风和学风。教学相长,鹤城书法同仁们兼职课外辅导员,深入光荣小学,龙沙小学,永安小学、新明小学等校园公益讲课教学,师生们提笔习字,校园走廊里陈列着的书法作品墨香四溢,经常性的书法创作活动有声有色,鹤城书法传承有序,生机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