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辽宁稳步推进 使就医救急更方便

春节过后,天气依然寒冷,但沈阳市沈北新区新城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却温暖如春,医护人员的笑脸,更让前来复查身体的董皓感到暖心。

72岁的董皓患有高血压30多年,需要长期服药、定期检查。“以前做心脏CT得去市里的医院,来回少说也得4个多小时。现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能做,遇到疑难情况,还可以请上级医院专家远程会诊,真是太方便了!”对于目前的医疗条件,董皓赞不绝口。

为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的医院看得上病、看得好病,2021年,我省从实施卫生健康“强基行动”、提升急诊急救能力专项行动等方面入手,着力提升全省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能力和质量,织就更严密的急救保护网,使广大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不断增强。

“大抓基层”缓解就医难题

医疗卫生事业关乎千家万户,是重大民生问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着广大群众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深化医改、建设健康辽宁的重要突破口。

我省坚持“大抓基层”的工作导向,结合实际,2021年,启动卫生健康“强基行动”,行动之初便设定目标,建设40个高水县域紧密整合型医共体,提升县域综合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强200所乡镇卫生院、4000所村卫生室;建设100所社区医院,加快推进乡镇(街道)以及村级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

截至2021年年底,全省已有47个县域紧密整合型医共体达到国家要求水,建强中心乡镇卫生院226所、村卫生室4483所,转型建设社区医院105所,均超额完成预定目标。

亮眼的“成绩单”,是全省上下持续深入开展卫生健康“强基行动”的结果。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为确保行动落实落地,让老百姓就享受到方便、优质的诊疗服务,2021年年初,省卫生健康委将实施卫生健康“强基行动”作为年度重点工作推进,并制定“强基行动”工作方案,以及建设高水县域紧密整合型医共体标准和建强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各市制定印发实施方案,细化分解任务指标,沈阳市更是将此项工作纳入对区县政府的绩效考核。

持续发力,统筹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县域紧密整合型医共体运行更加规范。目前,全省县域紧密整合型医共体建设实现100%全覆盖,每个县至少有一个高水的县域紧密整合型医共体。常见病、多发病在医共体内得到有效防治,缓解了县域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提升急救能力守住“生命线”

急救网络体系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生命线”。2021年,我省在全省启动提升急诊急救能力专项行动,进一步优化完善急诊急救体系。

结合国家要求和标准,我省制定出台了提升医疗机构急诊急救能力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重点围绕提高急危重症抢救能力、提升服务意识水、优化流程布局等工作,全力提升急诊急救诊疗水

在此基础上,我省提出了期、中期、长期规划,分阶段推进。期主要是利用3个月时间,对短期能改的立行立改,包括急诊急救人员资质、数量、服务态度以及服务设置等。中期主要是针对急诊科布局不合理的现状,进行整个流程再造,科学布局,同时加强急诊前、中、后期的闭环管理,实现急诊一体化建设。长期主要是联合财政部门加大对专项工作的投入,开展急诊相关重点专科建设。针对急诊资源分布不均衡情况,建立以地域、人口分布为基础的全省网格化急诊急救体系,真正实现15至20分钟的急救圈建设。

目前,全省120急救电话开通率达到100%,120急救均反应时间为12至15分钟,全省院前急救车均单独配备了担架员,此项达到全国最高标准。配齐配强急诊医护人员,固定急诊医师占在岗急诊医师75.9%;二级以上医院在岗急诊护士6000人,固定急诊护士占在岗急诊护士92.8%,解决了轮转非固定护士急诊能力不适应的难题。与此同时,我省创新急诊急救服务模式,强化院前院内急诊急救紧密衔接,推进“五大中心”一站式建设。目前,全省有胸痛中心76家、卒中中心42家、创伤中心63家、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88家、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73家。

数字化建设不断加快。目前全省63家三甲医院全部实现院内“一码通行、一码就医”。494家二级以上医院中,395家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推行全省影像云活动,患者不需随身携带胶片,直接通过数据实现全省共享。(王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