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地集团多个楼盘被指“假复工”,涉及8家公司商票持续逾期

近日,一位投诉“实地海棠名著”的网友爆料,实地集团位于成都青白江的海棠名著“虚假复工”,一拖再拖,未履行复工协议。

  “恳请ZF体恤民情,联合相关部门约谈开发商,监督真正全面复工,早日实现交付。”在成都网络理政社会诉求平台上,该业主对日前投诉反馈结果如是呼吁。

  与此情况类似,3月初、3月中旬及4月初及4月中旬,在四川网络问政平台——麻辣社区上,也出现了多条针对青白江海棠名著的网友投诉,反映该楼盘“停工”、“烂尾”、交房“遥遥无期”等。

  4月中旬,一位针对青白江海棠名著的网友投诉说,合同显示2021年底精装交房,业主购房款约6亿被挪走导致交房遥遥无期,业主到信访局、住建局反映该楼盘问题10多次,区领导也协调了,承诺今年10月底交房。

  “3月20日起,开发商每日派10-30人象征性复工,业主看到这种复工进度,今年10月30日不可能交房,因为4个大楼盘,每栋楼上下层共31层,这么大的工程量,就这点人复工是不可能完成的。”

  据另一位投诉的网友表述,去年11月下旬,海棠名著开发商成都英祥出具延期通知函,告知房屋延期,并未表明多久交付。

  为何停工?3月16日,青白江住建局对上述业主投诉回复说,北城映像(海棠名著)四期项目在建工程主体已封顶,已进入装饰装修环节,现该项目建设施工单位因经济纠纷问题正在进行协调,项目处于暂停工状态。

  “据开发企业反馈,针对北城映像(海棠名著)四期项目的复工条件,已与中建二局初步达成意向性共识,分包单位可先行复工,现复工推进已取得实质性进展。”

  实际上,海棠名著前身就是北城映像,2018年7月,踌躇满志而急于扩张项目的实地集团,通过收购成都英祥多个股东的股份拿下95%的控制权,后改为现案名。

  3月20日,“实地成都海棠名著”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全面复工,誓保交楼”通报,称“3月19日实现全面复工”,内文包括分别与区政府、总包与分包的沟通复工措施等,业主们看了应激动万分,长舒一口气。

  来源:实地成都海棠名著

  然而,如文章开头,这位投诉“实地海棠名著”的网友描述说,“4月15日,业主开放日,项目现场无工人!4月16日,业主到现场查看,无工人,仅有一名年老保安”。

  当然,4月以来,成都受外来入蓉人员携带新冠病毒等影响,也因出现多起感染病例而加大防疫力度,实地海棠名著原计划的全面复工,是否也受此影响?

  截至目前,外界也未看到“实地成都海棠名著”官方微信公众平台针对上述投诉等业主关切点进行详细地公开解释、说明。

  无独有偶,3月底,一位投诉实地周口九里香提的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发布“周口九里香堤迟迟不开工,伪开工糊弄业主”的帖子,引发外界关注。

  其描述说,“周口九里香堤本应于今年7月30日交房,但元旦至今未见开工迹象,面对业主督促,一拖再拖,甚至搞了个虚假的开工仪式,糊弄业主和监管部门”。

  4月14日,周口市住建局回复说,该项目由于承建商清算资产造成工期延误,复工受阻,目前已要求开发企业做好衔接更换,弥补损失工期,复工有关工作已开始布置。

  “目前我局除了用款时对账核实,还对网签备案房源要求预售资金监管账户到位,并已探索实施按揭用款专款专用形式。”

  另据悉,3月下旬,一名投诉株洲市“实地蔷薇熙岸”的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反映说,已经停工1年了,迟迟不复工复产。

  3月底,株洲市住建局回复说,经调查了解,开发商拖欠施工单位工程款,导致项目建设停工。目前。开发商正在与施工单位协商复工事宜。市、区政府正在统筹协调积极推动复工复建。

  从以上3个案例可以看出,实地各地项目停工背后,原因基本上都是出在开发商与承建商之间,开发商拖欠工程款迟迟难以解决,导致复工不力。

  实际上,实地集团资金链危机爆发的一个导火索,就是源自去年上半年开始,公司爆发商票集中逾期一事。

  去年5月底,实地集团曾为此专门发过一份声明解释说,因小额商票持票人较多,银行系统完成商票兑付的的相关流程需要时间,还称“始终积极有序兑付商票中”。

  据上海票交所披露,截至今年3月底,在商票持续逾期名单中,实地集团赫然在列,及由其控制的遵义实地,无锡实地、昆明中和实地,还有由遵义实地控制的佛山实地、重庆实地、天津实地、太原实地。

  地产密探调查获悉,实地集团上述多家商票持续逾期的子公司,曾发行过规模不等的信托计划等融资产品。

  2020年10月底,无锡实地借助天交所发行0.2亿元资产收益权转让项目融资,去年9月底遵义实地控制的安阳太富置业发行期限一年半的1.68亿元信托融资,投向实地安阳紫薇公馆项目,背后的抵押、质押等担保品却错综复杂。

  实地集团成立于2006年,实控人是富力集团老板张力的公子张量,异军突起、迅猛扩张在2017年-2019年那一轮楼市黄金期,在全国疯狂拿地扩张,为的就是冲刺上市。

  2020年5月,实地集团曾向港交所递交了IPO上市申请,但此后市楼市突变,招股书过期,至今不了了之。

  据克而瑞监测,今年1季度,实地集团全口径销售额只有6.1亿元,排名第193位,权益销售额5.6亿元,排名第187位。2021年,实地集团全口径销售额115亿元,排名第153位,权益销售额105.7亿元,排名第144位。

  2020年,实地集团全口径销售额257.4亿元,排名第100位,权益销售额238亿元,排名第82位;2019年,实地集团全口径销售额119.6亿元,排名第153位,权益销售额112.2亿元,排名第142位。

  从2018年及之前的籍籍无名,到2020年杀进销售百强,实地集团以新锐黑马的姿态以及公司创始人张量作为“富力老板张力的公子”这一特殊身份,在地产乃至财经界赚足了眼球和话题。

  让外界疑惑的是,据实地集团信托融资文件披露,截至2019年底,实地集团总资产规模逾520亿元,营业收入约83亿元,不含预收账款的负债率约39%。如此低的负债率,实地集团为何会在1年后较早爆发资金链危机,导火索又在商票上。

  从节点来看,2021年上半年楼市尚处于上升期,但恒大、实地等商票率先暴露出风险敞口,特别是持有大量商票的建筑商、建材家居等供应商,引发项目大面积停工。

  2021年下半年,楼市又急剧直下,“三道红线”等多重金融监管加码,引发更多大型房企债务爆雷,信用严重缩水,楼市投资、消费信心一度跌入冰点,让出险房企更加困难,即便是较优质房企,也陷入资金困难。

  去年底以来,各地楼市频繁松绑限售、限购乃至限价,金融端不断降低房贷利率,但截至目前,全国楼市销售同比依然下滑严重,这为增量资金入场推动停工项目复工复产蒙上了一层阴影。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