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控人行贿,毛利率比同行高,8成员工是技术人员,宏韧医药却无发明专利
来源:IPO日报
•
2022-03-28 21:24:58
近期,武汉宏韧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宏韧医药”)提交了招股说明书,拟创业板上市,公开发行不超过6231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25%。
IPO日报发现,宏韧医药8成员工都是技术人员,但是这些员工的研发似乎“研究出了”高毛利率,却“研究不出”发明专利。
8成员工都是技术人员
据了解,宏韧医药是一家专业提供药物研发技术服务的CRO企业,业务涵盖药学研究、非临床研究、临床研究等药物研发主要环节,为制药企业、CRO公司提供临床生物分析、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非临床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研究、药物和包材分析等研究技术服务。
2019年-2021年(下称“报告期”),宏韧医药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13亿元、1亿元、1.6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859.3万元、3766.04万元、5693.16万元。
可以看出,在上述时间段内,宏韧医药的收入和净利润均是先降后升,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
IPO日报还注意到,宏韧医药在研发上投入了较多人力。
招股说明书显示,截至2019年末、2020年末、2021年末,宏韧医药的员工人数分别为149人、254人、357人。其中2021年,宏韧医药的技术员工共299人,管理人员及业务支持部门37人,销售人员21人,换言之,宏韧医药83.75%的员工都是技术人员。
虽然宏韧医药投入了如此多的技术人员,但却一项发明专利都没有。
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宏韧医药共拥有8项实用新型专利,40项目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作品著作权。
这也意味着,宏韧医药不拥有任何的发明专利。
IPO日报查询宏韧医药同行业可比公司的专利情况,具体如下:
可以看出,宏韧医药的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存在少则2项、多则28项的发明专利。
那么,为何宏韧医药在投入如此多人力的情况,却没有发明专利?
IPO日报还注意到,报告期内,宏韧医药的研发费用率分别为6.96%、9.41%、7.57%,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值分别为8.05%、9.78%、15.66%。(注:2021年宏韧医药多家同行业可比公司的研发费用率还未披露)
2019年和2020年,宏韧医药的研发费用率始终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值。
然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报告期内,宏韧医药的毛利率分别为74.66%、68.61%、58.48%,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值分别为48.25%、50.54%、60.34%。(注:2021年宏韧医药多家同行业可比公司的毛利率还未披露)
2019年,宏韧医药的毛利率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值26个百分点,2020年超过了18个百分点。不过,也可以看出,宏韧医药毛利率也出现逐步下滑。
那么,在2019年和2020年,宏韧医药的研发费用率均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情况下,其到底是如何做到毛利率远超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值的?
曾行贿
除了上述情况之外,宏韧医药报告期内存在行贿的情况。
招股说明书显示,宏韧医药涉及原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机构办主任和新药临床研究中心主任顾俊违法案件,相关情况如下:根据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法院于2020年4月23日作出的相关判决,法院查明被告人顾俊收受宏韧医药姜宏梁(宏韧医药实控人)贿赂款共计8万余元。2021年7月27日,上海市金山区监察委员会出具了相关说明,监察委员会在办理原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机构办主任和新药临床研究中心主任顾俊违法案件中,调查发现姜宏梁向顾俊行贿8万余元,监察委员会已对其作出批评教育处理,未对其立案,对宏韧医药未作处罚处理。
另外,2019年,宏韧医药的子公司北京信立达因丢失增值税专用发票2张被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海淀区税务局第四税务所罚款800元。
2021年9月,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税务局左岭税务所出具《纳税证明》,宏韧医药于2021年1月6日因未按期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违反税收管理规定,责令限改处罚。对于上述事件,宏韧医药已及时改正并补缴税款61310.37元和滞纳金2575.04元。
IPO日报发现,宏韧医药8成员工都是技术人员,但是这些员工的研发似乎“研究出了”高毛利率,却“研究不出”发明专利。
8成员工都是技术人员
据了解,宏韧医药是一家专业提供药物研发技术服务的CRO企业,业务涵盖药学研究、非临床研究、临床研究等药物研发主要环节,为制药企业、CRO公司提供临床生物分析、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非临床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研究、药物和包材分析等研究技术服务。
2019年-2021年(下称“报告期”),宏韧医药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13亿元、1亿元、1.6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859.3万元、3766.04万元、5693.16万元。
可以看出,在上述时间段内,宏韧医药的收入和净利润均是先降后升,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
IPO日报还注意到,宏韧医药在研发上投入了较多人力。
招股说明书显示,截至2019年末、2020年末、2021年末,宏韧医药的员工人数分别为149人、254人、357人。其中2021年,宏韧医药的技术员工共299人,管理人员及业务支持部门37人,销售人员21人,换言之,宏韧医药83.75%的员工都是技术人员。
虽然宏韧医药投入了如此多的技术人员,但却一项发明专利都没有。
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宏韧医药共拥有8项实用新型专利,40项目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作品著作权。
这也意味着,宏韧医药不拥有任何的发明专利。
IPO日报查询宏韧医药同行业可比公司的专利情况,具体如下:
可以看出,宏韧医药的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存在少则2项、多则28项的发明专利。
那么,为何宏韧医药在投入如此多人力的情况,却没有发明专利?
IPO日报还注意到,报告期内,宏韧医药的研发费用率分别为6.96%、9.41%、7.57%,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值分别为8.05%、9.78%、15.66%。(注:2021年宏韧医药多家同行业可比公司的研发费用率还未披露)
2019年和2020年,宏韧医药的研发费用率始终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值。
然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报告期内,宏韧医药的毛利率分别为74.66%、68.61%、58.48%,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值分别为48.25%、50.54%、60.34%。(注:2021年宏韧医药多家同行业可比公司的毛利率还未披露)
2019年,宏韧医药的毛利率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值26个百分点,2020年超过了18个百分点。不过,也可以看出,宏韧医药毛利率也出现逐步下滑。
那么,在2019年和2020年,宏韧医药的研发费用率均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情况下,其到底是如何做到毛利率远超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值的?
曾行贿
除了上述情况之外,宏韧医药报告期内存在行贿的情况。
招股说明书显示,宏韧医药涉及原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机构办主任和新药临床研究中心主任顾俊违法案件,相关情况如下:根据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法院于2020年4月23日作出的相关判决,法院查明被告人顾俊收受宏韧医药姜宏梁(宏韧医药实控人)贿赂款共计8万余元。2021年7月27日,上海市金山区监察委员会出具了相关说明,监察委员会在办理原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机构办主任和新药临床研究中心主任顾俊违法案件中,调查发现姜宏梁向顾俊行贿8万余元,监察委员会已对其作出批评教育处理,未对其立案,对宏韧医药未作处罚处理。
另外,2019年,宏韧医药的子公司北京信立达因丢失增值税专用发票2张被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海淀区税务局第四税务所罚款800元。
2021年9月,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税务局左岭税务所出具《纳税证明》,宏韧医药于2021年1月6日因未按期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违反税收管理规定,责令限改处罚。对于上述事件,宏韧医药已及时改正并补缴税款61310.37元和滞纳金2575.0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