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雪的茶预亏超一亿,股价腰斩,扩张导致食品卫生问题频发
来源:氢财经
•
2022-03-04 12:37:05
不断扩张的规模不仅没让奈雪体现出规模效应,还因扩张导致的管理缺乏而被频繁被曝出食品安全问题,让奈雪一度陷入食品安全被质疑的漩涡。
近日,奶茶头部品牌纷纷宣布降价,奈雪的茶也推出促销活动进入价格战。在如今奶茶业红利消失,行业规模减速,疫情反复的大环境下,茶饮品牌生存不易。
“奶茶第一股”奈雪的茶在上个月发布了2021年快报,显示营收达40亿,净利润却亏损1亿多,典型的增收不增利。
而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奈雪近几年大规模的扩张,虽然营收连年攀升,但净利润却连续四年亏损。
同时,因为快速扩张,门店及员工数量大幅增加,公司管控跟不上致使食品卫生问题频发,一度让奈雪陷入舆论漩涡。
【上市首年业绩预亏超一亿】
近日,喜茶宣布今年内将不再推出29元及以上的饮品,且今年内所有饮品也不会涨价。在此前1月,喜茶首次价格下调后,奈雪的茶也紧随其后推出优惠促销活动,两家茶饮头部品牌拉响了价格战的开始。
如今的新茶饮赛道,在经历过野蛮成长后已经站在了十字路口。由于质量问题频发、卫生状况堪忧,又加上疫情侵袭,近段时间的茶饮业相当不太平,而作为“奶茶第一股”的奈雪的茶在上市一年后,同样要面临业绩预亏超一亿的窘境。
奈雪的茶在2月8日发布盈利预警,预计去年收入约为42.8亿-43.2亿元,净亏损为1.35亿-1.65亿元。根据公布的财报数据,2018年至2020年三年共计亏损3亿元,加上2021年预计净亏损,连续四年亏损约4.42亿元。
在二级市场上,奈雪的茶同样受到影响。股价从上市首日报收17.12港元/股,到2020年3月3日收盘的5.91港元/股。自去年6月上市以来仅短短半年时间,公司市值已经跌去了三分之一。
由于疫情反复,我国经济大环境下行,人们预期收入减少,消费意愿也普遍降低,再加上国内对于疫情的管控,茶饮业生存的并不容易。
对此,奈雪的茶创始人表示,2020年年初开始,奈雪全面扩展线上渠道,加速线上线下融合,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门店经营压力。但收入增加的同时,公司门店经营利润率逐年下降。
“奶茶第一股”的业绩走势及发展困境,一方面也体现出了行业的现状。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1新茶饮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新茶饮市场增速从2020年的26.1%放缓至19%。新茶饮市场正在经历阶段性放缓,在疫情冲击下超过70%的茶饮新品牌无法支撑超过20个月。
在行业发展放缓,规模受创的大环境下,茶饮生存不易。
【快速扩张导致管理跟不上】
奈雪的茶一经问世,便发展迅速,乘着风口一路高歌猛进。
据悉,在2015年奈雪开设首家茶饮店,2017年的奈雪还只有44间门店,但随着快速扩张,此后在33天内连开三家门店,在2017年底,奈雪的茶开始走出广东地区,向全国范围扩张,正式开启“全国城市拓展计划”。在2018年开展155家,到了2020年直接翻了两倍到达491间,2021年又扩张到507家,短短三年的时间就开出352家门店。
不仅如此,奈雪在回顾报告中显示,早2021年集团平均5天就会推出一个新品,全年共推出79款新品,包括36款茶饮、37款烘焙以及6款咖啡。
门店的快速扩张也让奈雪的规模的到巨大的增速,营收从2018年的9.10亿元直接攀升至2019年的22.92亿元,并在2020年一路增长到28.71亿元。但同时,因为扩张导致了成本的增加,所以奈雪的净利润从2018年开始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随着公司规模不断壮大,奈雪也遇到了众多茶饮新势力都会遇到的问题。由于快速的扩张,在门店数量及工人数急剧攀升的情况下,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的监管控及落实也变得更加艰难,也就是说管理制度无法跟上奈雪的茶扩张的速度。
不断扩张的规模不仅没让奈雪体现出规模效应,还因扩张导致的管理缺乏而被频繁被曝出食品安全问题,让奈雪一度陷入食品安全被质疑的漩涡。
【食品问题频发】
一直以来,食品安全问题都备受消费者关注。
去年8月2日,据新华社报道,在奈雪的茶北京西单大悦城店里出现诸多卫生问题,包括“水吧和面包房有蟑螂”“产品标签打错”等行径,而店员却表示:“没事,不用管它,水吧和面包房有蟑螂正常。”随后奈雪的茶先是道歉再关店整改。
之后广东省市场监管局表示将部署开展对全省范围内“奈雪的茶”门店和相关网红饮品店专项风险隐患突击检查,并联合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对位于深圳的“奈雪的茶”总部展开约谈。
约谈后,连创始人都表示要自信,但之后依旧发生了食品安全问题。
在长安商场店的奈雪的茶店内,即便发黑的芒果也会继续使用,有标签纸等杂物不小心掉进芒果泥里,杂物被挑拣出来后芒果泥还被继续使用。一款“软欧包魔法棒”系列产品,按要求应在4小时内售完,但一些员工会将未售完的产品标签随意更换。
同日,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立即对涉事门店开展现场检查,针对其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立案查处,拟对2家涉事门店均给予顶格罚款10万元,对2家门店店长分别罚款25万元和罚款28万元。
对此,奈雪的茶第一时间公开致歉,并且成立了专项工作组,对涉事门店展开连夜彻查、整改。
在奈雪的茶被新华社曝光“食品卫生乱象”后,其股价一度大跌10.83%。
更早之前,去年3月底,奈雪的茶被曝因涉嫌采购不合标准食品原料的被罚3万元。
去年10月,奈雪的茶东长治路店因被抽样的金色山脉宝藏茶的菌落总数项目不合格,被上海市虹口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5000元,并没收违法所得25元。
同月,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于发布,上海奈雪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南京西路分公司生产经营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剂的处罚书,依法对其没收违法所得9.26元,罚款5万元,警告。
除此之外,在黑猫投诉上奈雪的投诉已达697条,其中因食品卫生问题的投诉不在少数。
中国食品行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奶茶行业的问题太多,且卫生状况堪忧,导致部分消费者已经流失。奶茶企业降价获客,是一个简单有效的手段,但从长远来看,还是应该在品质、配方和原料上下功夫,才能构筑起不可复制的竞争优势。”
近日,奶茶头部品牌纷纷宣布降价,奈雪的茶也推出促销活动进入价格战。在如今奶茶业红利消失,行业规模减速,疫情反复的大环境下,茶饮品牌生存不易。
“奶茶第一股”奈雪的茶在上个月发布了2021年快报,显示营收达40亿,净利润却亏损1亿多,典型的增收不增利。
而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奈雪近几年大规模的扩张,虽然营收连年攀升,但净利润却连续四年亏损。
同时,因为快速扩张,门店及员工数量大幅增加,公司管控跟不上致使食品卫生问题频发,一度让奈雪陷入舆论漩涡。
【上市首年业绩预亏超一亿】
近日,喜茶宣布今年内将不再推出29元及以上的饮品,且今年内所有饮品也不会涨价。在此前1月,喜茶首次价格下调后,奈雪的茶也紧随其后推出优惠促销活动,两家茶饮头部品牌拉响了价格战的开始。
如今的新茶饮赛道,在经历过野蛮成长后已经站在了十字路口。由于质量问题频发、卫生状况堪忧,又加上疫情侵袭,近段时间的茶饮业相当不太平,而作为“奶茶第一股”的奈雪的茶在上市一年后,同样要面临业绩预亏超一亿的窘境。
奈雪的茶在2月8日发布盈利预警,预计去年收入约为42.8亿-43.2亿元,净亏损为1.35亿-1.65亿元。根据公布的财报数据,2018年至2020年三年共计亏损3亿元,加上2021年预计净亏损,连续四年亏损约4.42亿元。
在二级市场上,奈雪的茶同样受到影响。股价从上市首日报收17.12港元/股,到2020年3月3日收盘的5.91港元/股。自去年6月上市以来仅短短半年时间,公司市值已经跌去了三分之一。
由于疫情反复,我国经济大环境下行,人们预期收入减少,消费意愿也普遍降低,再加上国内对于疫情的管控,茶饮业生存的并不容易。
对此,奈雪的茶创始人表示,2020年年初开始,奈雪全面扩展线上渠道,加速线上线下融合,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门店经营压力。但收入增加的同时,公司门店经营利润率逐年下降。
“奶茶第一股”的业绩走势及发展困境,一方面也体现出了行业的现状。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1新茶饮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新茶饮市场增速从2020年的26.1%放缓至19%。新茶饮市场正在经历阶段性放缓,在疫情冲击下超过70%的茶饮新品牌无法支撑超过20个月。
在行业发展放缓,规模受创的大环境下,茶饮生存不易。
【快速扩张导致管理跟不上】
奈雪的茶一经问世,便发展迅速,乘着风口一路高歌猛进。
据悉,在2015年奈雪开设首家茶饮店,2017年的奈雪还只有44间门店,但随着快速扩张,此后在33天内连开三家门店,在2017年底,奈雪的茶开始走出广东地区,向全国范围扩张,正式开启“全国城市拓展计划”。在2018年开展155家,到了2020年直接翻了两倍到达491间,2021年又扩张到507家,短短三年的时间就开出352家门店。
不仅如此,奈雪在回顾报告中显示,早2021年集团平均5天就会推出一个新品,全年共推出79款新品,包括36款茶饮、37款烘焙以及6款咖啡。
门店的快速扩张也让奈雪的规模的到巨大的增速,营收从2018年的9.10亿元直接攀升至2019年的22.92亿元,并在2020年一路增长到28.71亿元。但同时,因为扩张导致了成本的增加,所以奈雪的净利润从2018年开始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随着公司规模不断壮大,奈雪也遇到了众多茶饮新势力都会遇到的问题。由于快速的扩张,在门店数量及工人数急剧攀升的情况下,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的监管控及落实也变得更加艰难,也就是说管理制度无法跟上奈雪的茶扩张的速度。
不断扩张的规模不仅没让奈雪体现出规模效应,还因扩张导致的管理缺乏而被频繁被曝出食品安全问题,让奈雪一度陷入食品安全被质疑的漩涡。
【食品问题频发】
一直以来,食品安全问题都备受消费者关注。
去年8月2日,据新华社报道,在奈雪的茶北京西单大悦城店里出现诸多卫生问题,包括“水吧和面包房有蟑螂”“产品标签打错”等行径,而店员却表示:“没事,不用管它,水吧和面包房有蟑螂正常。”随后奈雪的茶先是道歉再关店整改。
之后广东省市场监管局表示将部署开展对全省范围内“奈雪的茶”门店和相关网红饮品店专项风险隐患突击检查,并联合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对位于深圳的“奈雪的茶”总部展开约谈。
约谈后,连创始人都表示要自信,但之后依旧发生了食品安全问题。
在长安商场店的奈雪的茶店内,即便发黑的芒果也会继续使用,有标签纸等杂物不小心掉进芒果泥里,杂物被挑拣出来后芒果泥还被继续使用。一款“软欧包魔法棒”系列产品,按要求应在4小时内售完,但一些员工会将未售完的产品标签随意更换。
同日,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立即对涉事门店开展现场检查,针对其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立案查处,拟对2家涉事门店均给予顶格罚款10万元,对2家门店店长分别罚款25万元和罚款28万元。
对此,奈雪的茶第一时间公开致歉,并且成立了专项工作组,对涉事门店展开连夜彻查、整改。
在奈雪的茶被新华社曝光“食品卫生乱象”后,其股价一度大跌10.83%。
更早之前,去年3月底,奈雪的茶被曝因涉嫌采购不合标准食品原料的被罚3万元。
去年10月,奈雪的茶东长治路店因被抽样的金色山脉宝藏茶的菌落总数项目不合格,被上海市虹口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5000元,并没收违法所得25元。
同月,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于发布,上海奈雪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南京西路分公司生产经营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剂的处罚书,依法对其没收违法所得9.26元,罚款5万元,警告。
除此之外,在黑猫投诉上奈雪的投诉已达697条,其中因食品卫生问题的投诉不在少数。
中国食品行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奶茶行业的问题太多,且卫生状况堪忧,导致部分消费者已经流失。奶茶企业降价获客,是一个简单有效的手段,但从长远来看,还是应该在品质、配方和原料上下功夫,才能构筑起不可复制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