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理财面临暴雷?三盛发生了什么?
来源:老枪财经
•
2021-12-18 10:43:29
今天,网上突然爆出消息:“三盛集团内部员工理财兑付出现问题,公司预计后期不能兑付,要求员工以房抵债,金额不够的员工可以互相拼房,也可以卖掉自己的份额。”(见截图)
截图同时显示,上述消息关联对象为三盛控股。目前尚未看到三盛方面对此消息的正式回应。
三盛控股旗下三盛地产官网显示:三盛地产位列全国房地产企业46强、中国房地产经营绩效十强、中国房地产盈利能力十强,聚焦长三角区域、海西区域、环北京区域、山东区域、成渝区域、大湾区区域等区域,目前已在40个城市打造120余座精品项目。
2017年,三盛控股通过借壳,成功实现在香港上市。除了地产业务,三盛控股旗下还有教育、健康、科技等业务板块。然而自2018年6开始,三盛控股股价就开始一路惨跌,目前总市值已跌破19亿港元,与其行业排名极不相称。
公开报道显示,三盛控股的情况早已不容乐观。今年5月,三盛控股就曾被媒体曝出出现项目停工,部分区域员工工资迟发等情况,“虽然公司想了很多办法克服困难,但都是杯水车薪”。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0年末,三盛控股的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合共约165.34亿元,应付债券约为13.91亿元,有息负债总额为165.34亿元,同比增加约78%,其中短期债务占比约19.7%。因借款总额的增加,三盛控股在2020年的利息支出明显增多,由2019年的15.53亿元增加至23.14亿元。
上个月,三盛控股刚刚以高达12.5%的年利率向信银资本配售了7000万美元票据进行融资,此外,还大手笔出售旗下位于哈尔滨和青岛的两处物业资产以回笼资金。
而在此之前,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刚刚将三盛控股“B2”公司家族评级由稳定下调至“负面”。穆迪预计,由于资金紧张,购房者的信心减弱,三盛控股的合同销售额将在未来6-12个月内下降。这将削弱公司的经营现金流,进而削弱其流动性。
同很多追求规模的地产商一样,三盛集团董事长林荣滨一直把“双千亿”(2022年实现总资产千亿、销售额千亿)作为自己的目标。
但数据显示,2020年三盛集团的484亿销售数据距与2022年的千亿销售目标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今年1-10月,三盛控股实现销售额仅为334亿元,比去年同期的345亿元还要低。
有分析认为:或许正是为了达成目标,三盛控股在高周转的道路上疾奔,这也使得其负债规模不断加剧。
截图同时显示,上述消息关联对象为三盛控股。目前尚未看到三盛方面对此消息的正式回应。
三盛控股旗下三盛地产官网显示:三盛地产位列全国房地产企业46强、中国房地产经营绩效十强、中国房地产盈利能力十强,聚焦长三角区域、海西区域、环北京区域、山东区域、成渝区域、大湾区区域等区域,目前已在40个城市打造120余座精品项目。
2017年,三盛控股通过借壳,成功实现在香港上市。除了地产业务,三盛控股旗下还有教育、健康、科技等业务板块。然而自2018年6开始,三盛控股股价就开始一路惨跌,目前总市值已跌破19亿港元,与其行业排名极不相称。
公开报道显示,三盛控股的情况早已不容乐观。今年5月,三盛控股就曾被媒体曝出出现项目停工,部分区域员工工资迟发等情况,“虽然公司想了很多办法克服困难,但都是杯水车薪”。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0年末,三盛控股的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合共约165.34亿元,应付债券约为13.91亿元,有息负债总额为165.34亿元,同比增加约78%,其中短期债务占比约19.7%。因借款总额的增加,三盛控股在2020年的利息支出明显增多,由2019年的15.53亿元增加至23.14亿元。
上个月,三盛控股刚刚以高达12.5%的年利率向信银资本配售了7000万美元票据进行融资,此外,还大手笔出售旗下位于哈尔滨和青岛的两处物业资产以回笼资金。
而在此之前,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刚刚将三盛控股“B2”公司家族评级由稳定下调至“负面”。穆迪预计,由于资金紧张,购房者的信心减弱,三盛控股的合同销售额将在未来6-12个月内下降。这将削弱公司的经营现金流,进而削弱其流动性。
同很多追求规模的地产商一样,三盛集团董事长林荣滨一直把“双千亿”(2022年实现总资产千亿、销售额千亿)作为自己的目标。
但数据显示,2020年三盛集团的484亿销售数据距与2022年的千亿销售目标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今年1-10月,三盛控股实现销售额仅为334亿元,比去年同期的345亿元还要低。
有分析认为:或许正是为了达成目标,三盛控股在高周转的道路上疾奔,这也使得其负债规模不断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