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率蹊跷增长,存货激增,豪江智能会让股民买单吗?

宫志强1974年出生于山东青岛即墨县,但比较奇怪的是,24岁的1998年才从青岛科技大学通讯专业以专科学历毕业。按照通常的教育年限,18岁上大学,3年专科学完,21岁就可以毕业。但宫志强罕见的迟了3年,这三年到底是做了什么?由于宫志强既不接受采访、也不像其他企业一样做慈善,无从得知他的这一段经历。同样空白的是,1998年大专毕业后这5年的经历,等到2003年,简历忽然显示宫志强已经是青岛豪江电器有限公司的经理、执行董事。这5年究竟是经历了什么,才让宫志强突然摇身一变为公司老板?

  不管怎么说,豪江电器2003年通过租赁房产开始了业务,到2017年,宫志强决定把豪江电器的智能线性驱动业务分拆出来,成立豪江智能单独运营上市。分拆还有个好处,就是可以取得青岛服装工业园的土地自建厂房、还能得到青岛服装工业园管委会的优惠扶持政策,称得上一举三得。但利益的大头还是在上市,毕竟宫志强意图借豪江智能募集6.6亿元资金,几乎是豪江智能净资产的2倍,是豪江智能近三年账面平均现金的6倍。

  所谓豪江智能的智能线性驱动,说穿了其实也非常简单,就是家居电器中常用的马达类产品。尽管技术含量并不高,但是借着家居电子化智能化的潮流,市场对马达类产品的需求并不小。2018年豪江智能营业收入4.06亿元,净利润4333万元,2019年营业收入增长到5.09亿元,净利润6257万元,2020年营业收入增长到6.24亿元,净利润8638万元,当然这个增长太过规律,每年营业收入增长1亿元左右,净利润增长2000万元左右,即使疫情也是如此,会不会太过巧合了呢?

  按这个增长比例算,豪江智能每增加1亿元销售额,带来净利润2000万元,相当于净利率在20%左右。这里就有矛盾的地方了,2018年净利率在10%左右,如果多增加的销售额不需要对应更多的成本,那为何原来整体净利率只有10%而不是20%呢?要知道2018年豪江智能账面固定资产只有2022万元。如果多增加的销售额需要对应更多的成本,为何每年增加的销售额对应的净利润增加固定在20%左右的比例呢?要知道2020年豪江智能已经有1.33亿元固定资产,折旧相比2018年应该会大很多。因而这个增长数据是非常奇怪的。但不管怎么说,豪江智能居然实现了净利率的连年增长,从2018年的10%左右的净利率,连年增长到2020年的14%左右的净利率。但这个净利率通常是走低的年头,靠一个并非很新奇的马达产品实现净利率逐年增加,还是比较新奇的。

  是不是豪江智能的马达类产品更好呢?实际上豪江智能的毛利率在2018年是23.44%,比同行业可比公司的41.9%的毛利率几乎低18%,说明豪江智能的马达类产品竞争力是非常弱的。豪江智能的马达并非自产而是外购,豪江智能所做的只是将马达和其他电子器材组装成驱动,赚个组装的钱,这种商业模式的利润空间通常是收窄的。但有趣的是,2019年,豪江智能的毛利率增加到26.07%,2020年毛利率为27.08%,实现了毛利率的连年增长。可是同行业的可比公司毛利率这几年是一路走低的,2018年为41.9%,2019年降为39.7%,2020年进一步下降为39.23%,这是比较正常的行业趋势,但为何豪江智能并无竞争力的产品,毛利率、净利率能够一反行业趋势逆向走高呢?

  是豪江智能的研发实力更强吗?但实际上到2021年一季度,豪江智能只有2项发明专利,而可比同行业上市公司捷昌驱动有44项发明专利,乐歌股份更是有63项发明专利,即使凯迪股份也有12项发明专利,可见,从科技研发实力来看,豪江智能也远远弱于竞争对手,无法解释毛利率、净利率的逆行业大势增长。

  有趣的是,豪江智能营业收入中有将近一半来自境外。但豪江智能选择的会计师事务所是中兴华会计师事务所,一家在国内会计师事务所中排名也并不靠前的事务所负责上市审计。那么这样的事务所很难对境外业务进行核实审计,通常是客户比如豪江智能提供什么资料,事务所就相信什么资料,那么这个境外业务收入从2018年的2.14亿元一路增长到2020年的3.42亿元,可信度能有多高呢?

  另一方面,在豪江智能业务收入增长的同时,存货增长的更快,2018年账面存货为4693万元,2019年存货余额增长为6367万元,2020年更是进一步增长到1.2亿元,增幅几乎是100%,但是2020年营业收入增幅只是20%左右,存货如此激增,是否销售实际上没有那么理想呢?还是说通过财务会计手段调高毛利率、净利率所以不得不提升存货数量?

  但豪江智能显然已经为自己的上市冲刺拉到了足够的同盟,自2017年开始,豪江智能有过多次增资。甚至在2020年二季度的申报上市前夕,还有4名机构股东里程碑创投、聊城昌润、松嘉创投、启辰资本和1名自然人股东顾章豪突击入股,入股价格为12元每股。而豪江智能本次上市拟发行不超过25%的股份募资6.6亿元,意味着股票上市的起始价格就为20元,不算之后的涨幅,突击入股的机构与个人,很快就能获得75%的收益率,是不是很离谱?

  所以股民会不会买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