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源头 有望成为全运会的一支“潜力股”

今天下午,第十四届全运会男排20岁以下组循环赛继续进行。在西安中学体育馆进行的一场比赛中,东道主陕西队0比3不敌北京队,依然未尝胜绩。

虽然输了球,但陕西青年男子排球队主教练陈珂并不沮丧,“这是由省体育局与陕西师范大学共建的、陕西男排史上首支体教融合的队伍,也是本次比赛中唯一一支全部由在校大学生组成的球队。队员们能站上全运会赛场与各支专业球队过招,本身就是一种成功。”

本届全运会赛场上,像陕西青年男排这样完全来自学校的参赛队伍并非个例。与以往体育院校“代培”运动员,或是专业运动员返校进修再代表专业队比赛的所谓“学校运动员”不同,学校体育在本届全运会上角色愈发重要。

在全运会官网的参赛代表团名录里,记者很容易就找到两支以大学名义参赛的代表队——北京体育大学和天津体育学院。

成立于1953年的北体大堪称新中国体育的“冠军摇篮”。东京奥运会上,由北京体育大学师生校友组成的“北体战队”共夺得18金11银7铜,并在多个项目上取得历史突破。

从参赛名单来看,出征本届全运会的北体大队不只有郑姝音等“冠军班”进修生,还有自己学校本科培养的学生运动员,例如铁人三项选手郭宁珊等。

天津体育学院更是放弃了所有进修学员,派出了一支由24名在校学生组成的男子棒球队出征,并最终获得第7名。

除了单独组队的院校,本届全运会赛场还出现了多支地方体育局与学校共建的运动队。

在湖南代表团中,既有由长沙雅礼中学女篮组建的湖南U19女篮,也有与湖南师范大学共建的空手道队。

对此,湖南体育代表团副团长、湖南省体育局副局长龚旭红认为,与高校共建合作打造全运会参赛队伍,“争金夺银不是最终目标,扎实走好每一步、夯实项目基础是关键。”

本届全运会田径比赛20日揭幕,陕西田径队的男子三级跳远选手贾玉菲正在紧张备战。这位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的准研一新生,从中学开始一直练田径,并在今年7月举行的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上夺得三级跳远冠军。

“我4年前刚进西交大时就以能参加本届全运会为目标,努力训练。”贾玉菲说。

除了竞技赛场,本届全运会的群众比赛项目中,更是不乏学校体育的加入。

已经结束的群众赛事展演项目广场舞比赛中,海南两所高校——海口经济学院舞蹈队荣获健身舞项目二等奖,海口经济学院舞龙队则荣获广场龙舞项目二等奖,两支队伍还同获“最佳人气奖”。

在新中国竞技体育发展过程中,学校、尤其是体育院校发挥着重要的补充作用。

“学校体育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源头”,这是国内不少专业体育人士的共识。带队参加本届全运会的天津体院棒球队主教练吕建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参与人数少,棒球运动在国内面临青黄不接的局面,“其实学生群体很适合参与棒球运动,我们能够通过全运赛场更好展示棒球魅力,希望能吸引更多青少年学生加入其中,助力棒球在国内普及推广。”

正在征战全运会的浙江队游泳名将汪顺,在谈及这一问题时也认为,校园不应该只有单一的学,“希望参加全运会的学生运动员们,能够开心享受比赛,让竞技精神、团队精神对人生成长有所帮助。”

“我觉得学校体育很有希望成为全运会的一支‘潜力股’。”陕西青年男排主教练陈珂表示,学校体育是竞技体育的土壤,学校体育搞得好,更利于选材,“同时学生在学阶段能掌握几项运动技能,有助于他们养成终身锻炼的好惯。”

(记者 李元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