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公司集体冲刺上市背后,折射出的AI产业机会

2021年是AI头部公司集中上市的爆发之年。

  云从科技、旷视科技分别在2021年7月、9月申请科创板上市并成功过会。商汤科技更是“先声夺人”,已经在12月30日率先上市。从资本市场表现看,商汤科技也备受投资人追捧,上市首日股价一度涨超20%。

  在我看来,AI公司备受投资人追捧背后,其实反映了AI商业化已经取得了初步进展。像刚刚提到的三家头部AI公司,过去三年,它们的营收符合增速都在25%以上。

  面对较为确定的AI产业机会,我认为机会有两个,一是依托领先的AI技术,将技术与多个应用场景相结合,进行综合发展的AI公司,典型代表就是AI四小龙。

  还有一类公司就是,以AI为底层驱动力的垂直行业公司。典型代表是内容领域的字节、电商领域的拼多多、金融科技领域的乐信。

  下面,我就谈谈对这两类公司的看法。

  01头部公司集体冲刺上市背后,反映出了AI产业的哪些变化?

  商汤科技、旷视科技、云从科技都在近期冲刺IPO。它们作为AI产业龙头,也是观察AI行业变化的重要窗口。

  从上述公司的发展看,AI头部公司已经度过了前期的技术探索阶段,单项技术的“理论”准确率已经不是追求的重点,公司开始在AI技术大规模的落地应用上下功夫。

  截至当下,商汤科技业务已覆盖智慧商业、智慧生活、智慧城市等多个领域。云从科技、旷视科技也在智慧金融、智慧出行、智慧公共服务等领域进行技术与场景的结合。

  诸多AI公司的转变,也意味着行业更加强调技术与场景的结合。这也使AI商业化加速落地。根据华西证券的数据,2025年AI核心产品市场规模将达到4532.6亿,2019年-2025年CAGR为26.8%。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alt="图片1.png">
  在AI商业化加速落地的背景下,像AI四小龙这种领先的AI技术公司值得关注。

  它们的发展逻辑是,以AI的领先技术优势起步,再在垂直领域取得市场突破,进而扩散到多个领域。

  这种以领先AI技术为依托,业务综合发展的AI公司,优劣势很明显。优势是,以AI向多领域延伸,潜在发展空间更大,并且也能取得较高的收入增速。从数据上看,相关企业都保持着较高营收增长,2018年-2020年,商汤、旷视、云从营收CAGR分别为37%、27.5%、25%。

  劣势是,相关公司的业绩不确定性也大。原因在于,每个垂直领域的个性化、差异化特征明显,公司进入新领域后,难以实现产品和技术的规模化复制。公司需要针对场景特点,进行持续的技术和人员投入,给公司盈利造成较大压力。持续亏损也是AI四小龙普遍面临的问题,四家公司亏损率普遍超过100%。

  总的来说,依托领先技术进行场景多元化发展的AI公司,虽然业绩的不确定性大,但也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在资本市场上赔率也高。

  但除此之外,还有一类AI公司也有不错的发展前景。即,业务以AI为底层驱动力的垂直行业公司,发展逻辑是以AI提高现有业务效率,并延展现有业务深度。下面,我将对其中的代表公司进行说明。

  02AI垂直公司如何突围?

  按照我的观察,以AI为底层驱动力的垂直行业公司,典型代表有三个:内容领域的字节、电商领域的拼多多、金融科技领域的乐信。三家公司的共性是诞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并均以AI为业务发展动力,最终在行业中实现突围。

  先来看字节跳动,字节能够在短视频、资讯等内容领域中占据上风,靠的正是通过AI算法实现人与内容的高效匹配。简单来说,字节算法分发以内容为中心,结合用户对某类内容的观看时长、点赞、评论等数据,分析出用户感兴趣的内容,并进行推荐。

  字节的算法创新改变了内容产品的演进方向,以往内容是搜索逻辑,用户有明确需求后寻找内容。字节的AI算法使内容领域出现了推荐逻辑,相比搜索必须在用户有明确需求后看内容,推荐能够做到为用户持续推送内容。相应的,推荐场景下用户时长也大为提升。字节也成为拥有国内用户时长最多的玩家之一。

  反观拼多多能够在铁板一块的电商市场中撕开一道口子,靠的是通过AI算法实现与传统电商平台的差异化。

  传统电商逻辑是提供大而全的商品货架,满足用户的海量需求,场景是“人找货”,优势在于品类丰富度。

  拼多多通过AI算法根据消费者喜好推荐商品,场景是“货找人”,在购物场景上实现差异化的同时,拼多多也可以牺牲一定的商品品类丰富度,较传统平台实现性价比优势。

  为什么AI算法可以实现性价比优势?AI算法下的“货找人”,可以为用户持续推荐爆品,使拼多多主打少SKU的爆款策略。特定SKU的海量需求,传导至供应端后,商家能够通过规模效应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实现较低的商品售价。

  和字节、拼多多一样,乐信能够在金融科技行业突围,也是依靠AI对业务的赋能。金融科技行业核心在风控,公司需要风控对用户进行风险识别和定价。AI对乐信帮助最大的正是风控。

  从数据上看,乐信近几个季度的风控能力稳步提升,体现在M3逾期率呈现下降趋势。三季度,公司逾期率同比下降了0.75个百分点。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alt="QQ截图20211231151604.png">
  那么AI是如何赋能乐信风控的呢?体现在贷前、贷中、贷后等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

  在贷前,乐信依托AI能力,对用户进行风险定价。公司按照不同人群的风险表现,将用户分为价格敏感类、信贷饥渴类、优质用户,针对不同用户对价格的交易敏感度、单位交易收益率,采取更灵活和更精准的价格策略。

  在贷中,乐信基于AI能力,可以对用户的坏帐,用户生命周期利润进行跟踪和预测。基业上述能力,公司搭建了一套风险管理体系,把用户特征、催收运营等指标拆分为若干维度。当用户风险出现偏差后,公司可以通过风险监控预警机制快速监测到业务异常,并结合自动化算法对造成偏差影响力最大的因素总结出来,进行针对性的风险管控和拦截。

  在贷后,公司账款回收有了较大提升,公司历史不良资产回收率较去年提高了30%,不良资产实现账款回收的提升,正是得益于公司通过算法,分析出客户画像,从而针对每个客户,找到更适合的回款手段。

  在乐信通过AI提高现有业务效率的同时,公司也正凭借AI能力延展金融科技的业务深度。公司针对金融机构推出了乐图、乐图PRO、负熵三大科技产品。三大产品根据不同的业务场景,帮助银行客户进行风险定价,能够帮客户实现精细化运营。

  总的来说,相比第一类依托AI技术进行综合发展的企业,以AI为底层驱动力的垂直行业公司,在单纯技术能力上虽然不及前者,但由于深耕垂直行业,公司发展确定性高,业绩较为稳定。这在代表公司的业绩中也有体现。

  03垂直公司的高度确定性

  以AI为底层驱动力进行垂直发展的三家代表公司中,只有拼多多和乐信是公开公司。从两家公司的业绩看,两者呈现出的共性是,营收保持较高增长,经营效率稳步提升。

  从拼多多的业绩表现看,虽然国内零售大盘表现不佳,且电商行业竞争者增多。但拼多多仍然实现了稳健发展。

  在营收增长上,三季度,拼多多营收实现215.1亿元,同比增长51%。用户增长方面,公司活跃卖家为8.7亿,同比增长19%。营收增速高于用户增速,说明公司用户ARPU值有较大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当拼多多用户规模超过8亿后,市场担忧电商用户天花板即将到顶后,拼多多能不能持续提升用户ARPU值。目前看来,拼多多的用户ARPU值也正在稳步提升。

  更重要的是,拼多多也证明了自己的盈利能力。在电商竞争格局恶化的情况下,市场一度担忧拼多多的盈利能力。但三季度,公司同比扭亏,净利润实现16.4亿,连续两个季度盈利。

  与拼多多相似,乐信的金融科技业务实现了稳健增长与高运营效率的兼得。

  三季度,乐信各项运营指标大多取得较快增长,其促成借款额558亿元,同比增长16%。借款额增长是由用户增加带动,同期公司新增用户1000万,连续9个季度增长超千万。在利润方面,公司息税前利润实现7.5亿,同比增长50%。

  乐信利润取得较高增长是公司运营费用优化的结果。以管理费用为例,三季度,乐信单季管理费用已降至1亿元,环比下降17%,占营收和管理在贷比重为3.33%和0.11%,金额及占比均为近年来最低。

  拉长周期看,金融科技行业竞争格局也利好乐信的发展。一方面,24%的利率红线将淘汰中小平台,带来市场出清。另一方面,监管压力下,蚂蚁等超大型平台将压缩贷款规模。两者出让的市场份额有可能被乐信这种腰部平台占据。

  虽然乐信的金融科技业务保持着较好的发展势头,但并未被资本市场认知到。与中概股的另外两家头部金融科技公司相比,乐信的估值水平明显不及同业。

  将乐信、信也科技、360数科的经营数据与市值对比,乐信的业务规模虽然不及360数科,但在多项经营数据上领先信也科技。乐信营收、促成贷款额、用户、当季新增借款人分别是信也科技的1.2倍、1.5倍、1.1倍、1.2倍。但乐信市值仅有信也科技的46%。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alt="图片2.png">
  随着乐信业务的持续向好,市场能不能发现乐信优质业绩与低市值的反差,对公司未来的资本市场走向也较为关键。

  总的来说,像乐信、拼多多这种依托AI技术垂直发展的企业,有着较为确定的发展机会,随着AI对业务的持续赋能,它们也大概率将保持高质量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