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新时代老龄工作开展 京东云在天津为20万老人“筑”起智能生活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近日发布,从健全养老服务体系、着力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积极培育银发经济等方面提出要求及一揽子举措。这是自2019年印发《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后,指导新时代老龄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如何借助技术的力量推进“智慧养老”也成为意见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意见提出,在鼓励推广新技术、新方式的同时,保留老年人熟悉的传统服务方式,加快推进老年人常用的互联网应用和移动终端、APP应用适老化改造,同时实施“智慧助老”行动,加强数字技能教育和培训,提升老年人数字素养。

  事实上,在各地的居家养老实践中,数智化技术的应用也取得了积极的实践探索成果。在天津市河西区,围绕数字化的智慧养老实践进行了一年多以来,已经为20万社区老人提供智慧服务。

  家住天津市河西区的翁奶奶是一位独居老人。每天上午9点,她都能准时接到“京小昂”打来的电话。用时1分钟左右,“京小昂”会和翁奶奶了解身体、生活等情况。翁奶奶形容这个平台是一个“虚拟养老院”,智能外呼为独居老人吃了一颗定心丸。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alt="助力新时代老龄工作开展京东云在天津为20万老人“筑”起智能生活">


  据介绍,“京小昂”是基于京东智能客服技术支持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智能外呼系统。该系统用拟人化的TTS(语音合成)技术,由机器生成女生音色,每天上午对全区5000位独居老人展开自动呼叫。在3个小时内,智能外呼便可完成对数千位老人的沟通问询。

  这其中,若两次拨打电话无人接听,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的人工智能系统就会立即通知家属或者社区网格员上门,以防范独居老人遇到突发疾病等问题。以传统的方式来完成这一工作,则需要至少10名社区工作人员用整整一天的时间才能完成。

  据京东云有关负责人介绍,看似简单的智能外呼人机交互体验背后是毫秒级的。在和人对话的过程中,AI处于一个持续性智能决策的状态,比如每100毫秒AI就要判断一下用户是否说完了,处理不好就会频繁打断用户。尤其是对说话迟缓、乡音较重的老年人,AI的反应不但要快而且还要准,这就要综合声音信号检测、流式语音识别、情绪变化跟踪以及语义完整度的实时判断等多重技术,为老年人提供不被中断的智能人机交互体验。

  据了解,天津市河西区在2019年携手京东云开展智慧养老体系建设。基于京东云的技术服务,河西区搭建起了覆盖全区老年人的“一库一网一平台”智能养老综合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一库一网一平台”即老年人口数据库、养老服务网和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目前,该体系实现了多维养老数据在区、片区、街道、社区的四级互通和数据共享,同时整合了公安、医疗、社保、民政等多部门资源,动态同步养老数据,可最大程度满足区域内20万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alt="助力新时代老龄工作开展京东云在天津为20万老人“筑”起智能生活">
(天津市河西区居家养老服务管理平台管理页面)


  不仅如此,考虑到很多老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河西区还依托居家养老服务管理平台推出居家养老服务卡,集成服务结算、补贴发放、安全储值等功能。数智技术加持传统持卡消费的方式,消除消费和享受补贴的数字认知障碍,河西区的老人开始融入“智能”生活。

  按照国际标准,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就处于老龄化社会。到去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超过2.6亿,占总人口比重达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1.9亿,占比达到13.5%。

  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亿万百姓福祉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不论是十四五规划还是2021年两会,都重点在智能适老化方面提出了重要建议。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我国还有约4000万的失能或部分失能老人,对于这一特殊群体,此次出台的意见也指出要发展“互联网+照护服务”,加强数字技能教育和培训,提升老年人数字素养。此前,工信部、民政部、国家卫健委共同制定的《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也提出推动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重点面向家庭养老床位、智慧助老餐厅、智慧养老院打造智慧化解决方案。

  有业内专家认为,人民群众对健康及养老的需求日益增长,但社会中可供利用的健康及养老资源供给相对不足,深度利用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在内的数智技术,构建适用于养老服务的物联网与互联网场景和工具,更好地服务老年人的生活,是推动更多老年人乐享晚景生活的重要手段,也成为破解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的一把“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