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质量堪忧,业务经营困难,科隆新能频频更换券商释放了什么信号?

1951年出生的程清丰,讲述自己发家史的时候,总是从街道小厂说起。而这个小厂自然是很悲惨的,严重亏损、职工不足百人、资产不足百万,衬托出程清丰改天换地的创业才能。可是,80年代的不足百万,并不是少,而是很多。细看程清丰的履历,1968年时17岁进入新乡市电扇总厂当技术员,9年时间做到技术科长。改革开放之际被送到二轻工大学习,回来就任新乡市电扇总厂技术厂长,两年后,又接任了新乡市电扇总厂厂长,坐上厂长之位后,整个电扇总厂在其掌控下长达十年,自然也是有了很多嫡系。期间,1985年又被组织送到河南师范大学政教系学习,终于在1993年担任河南科隆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一肩挑,这自然是完全掌控了科隆集团。

  其中也少不了秦含英女士的作用,1958年出生的秦含英比程清丰小7岁,16岁时在新乡洪门公社务农,改革开放时进入新乡市树脂厂工作,2年后的1980年被送到河南省二轻干校学习,正是在这里秦含英与程清丰相识。于是1981年学业结束后,秦含英就到了程清丰所在的河南新乡电扇总厂做财务科长,财务部长,1993年时,又担任科隆集团高管。

  比较令人诧异的是,按照两人的培养履历来看,妥妥是体制内的干部,新乡电扇总厂也是国有性质的企业,怎么会变成程清丰一人说了算?然后又横空出世一个科隆集团,电扇总厂黯然退场,现如今,科隆集团由程清丰持股73.84%,秦含英持股24.43%,是完全的家族企业了。

  图片

  这期间的变换,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与程清丰对外包装的发家史也大不相同。是否其中有改制攫取资产的操作呢?对此,科隆集团讳莫如深。

  有了科隆集团做根基,程清丰家族四处出击,河南科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就是杰作之一,而程清丰、秦含英都在科隆新能担任高管,程清丰的儿子程迪更是担任科隆新能的法定代表人,成为众人心目中的接班者。

  有趣的是,为了攫取更多财富,河南科隆新能源已经四次冲击上市。2017年9月,科隆新能选择招商证券帮助上市。2018年9月,招商证券表示,因受补贴下降及原材料价格影响,科隆新能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和提升运营管理水平、争取在各业务领域保持较好的盈利能力,因此科隆新能正在积极整改当中。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听起来好像是补贴下降、科隆的盈利就不行了,招商证券不愿作假,因此要求科隆新能整改?可是程清丰是什么人物?那是几十年一手遮天的人物,能听得进去这个话?

  于是两个月后,科隆新能与招商证券的合作终止,然后,科隆新能立刻找到了新的合作伙伴——国泰君安,或许能迅速找到新的合作伙伴,就是程清丰敢于翻脸的底气。

  可是,2019年5月,花了半年时间了解情况的国泰君安可能发现是大坑,于是指出科隆新能还需要多多完善,国泰君安争取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加强对科隆新能的尽职调查、关注公司内部治理,核查科隆新能的业务、财务与合规情况。

  看起来,意思是与招商证券差不多:科隆新能问题很大,不太好办。

  这自然让程清丰大为光火,于是2个月后,科隆新能源与国泰君安的合作也告终止。同样,程清丰闪电般地找到另一家券商,来帮助科隆新能上市,这就是民生证券。

  民生证券或许是胆子够大,2019年7月接手科隆新能,9月就表示完成了准备工作。然而到2020年5月,或许是两轮问询让民生证券感到害怕、民生证券撤销了保荐,科隆新能被上交所终止发行上市审核,程清丰铩羽而归。

  或许是情况太糟糕了,这下就没什么入流的券商敢接手。程清丰费了老大的劲,5个月后,终于找到中天国富证券帮助上市。与招商证券、国泰君安等知名券商比,中天国富证券档次就要低很多了。因为业务稀少,中天国富证券基本是在券商排名中吊车尾的位置,2020年度总资产排名中,中天国富是第85名,其他指标的排名也是非常靠后。或许这一点解释了中天国富为何愿意接科隆新能这个招商证券、国泰君安眼中的烫手山芋。

  只是,中天国富敢接,交易所敢不敢通过呢?投资者敢不敢买呢?

  到底是什么情况,让三家券商如此害怕?

  科隆新能主要业务是做锂电池材料,属于近几年比较火热的赛道。但赛道的火热却凸显了科隆新能的无力,2019年科隆新能销量增长6.38%,2020年是-3.28%,与此同时2020年锂电池材料三元正极材料增长25.4%,也就是科隆新能的销量还不及行业的平均水平。2020年,科隆新能的销售费用同比增长52%,据科隆新能解释,是以前销售的汽车动力锂电池接近质保期导致售后维修服务上升。

  这意思是科隆新能的材料制造的锂电池,还没到质保期就坏了?

  近几年,科隆新能的利润很大程度来自政府补助,2018年补助金额占到利润总额的34.29%,2019年补助金额甚至占到利润总额的42.18%。

  或许是质量不能让市场满意,近几年科隆新能的产能利用率较低,其中三元前驱体的产能利用率2020年为54%,三元正极材料的产能利用率近几年在80%附近波动,在这种情况下,科隆新能募资6.13亿扩大生产,恐怕不太合适。

  除了质量不如对手,导致增长不如行业平均水平,科隆新能还因为在产业链中所处的环节较为尴尬,导致现金流非常紧张。在科隆新能源的上游是贵金属企业,体量较大,处于强势地位,而下游的锂电池制造商也会要求科隆新能给予较长的账期,于是两头挤压,科隆新能源的现金流自然不太好看。雪上加霜的是,随着新能源补贴的退坡,科隆新能的应收账款就暴露在风险之中,进入诉讼阶段的应收账款就超过1亿元,这可是科隆新能好几年的利润。

  或许这就是科隆新能源急切融资、为此不断更换券商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