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财报】机器人: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亏损近1亿元 毛利率下滑至上市以来同期新低

沈阳新松机器人(以下简称“机器人”或“公司”)近日发布2021年三季度报告,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76亿元,同比增长27.58%;归母净利润亏损0.98亿元,连续四个季度亏损。

  2019Q3至2021Q3机器人业绩看板

  公司连续亏损主要是因为存货减值。在存货跌价损失的影响下,前三季度公司资产减值损失达2.2亿元,其中第三季度资产减值损失再增加近6255万元。

  前三季度,机器人销售毛利率为12.8%,同比下降逾14个百分点,销售毛利率下滑至公司上市以来同期新低。

  第三季度亏损近1亿元连续4个季度亏损

  机器人是一家以机器人技术为核心,从事数字化智能装备制造的上市企业,第一大股东为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公司主要业务涵盖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业务、半导体装备业务、工业软件与控制平台。其中工业机器人产品为公司的主要产品模块,包括6轴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等,主要面向焊接、装配、磨抛、涂胶、搬运等应用。

  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71亿元,同比增长5.05%;归母净利润亏损2.95亿元,同比由盈转亏;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母净利润亏损3.85亿元,非经常性损益中包含1.56亿元的政府补助。

  2021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76亿元,同比增长27.58%;归母净利润亏损0.98亿元,连续四个季度亏损。

  2020年至2021Q3机器人单季度营业收入及归母净利润

  在公司三季度报告发布次日,公司股价低开低走,当日最大跌幅达9.78%,收报9.44元/股。2021年年初至10月29日,公司股价下跌2.94元,区间跌幅近24%。

  存货跌价损失成亏损主因

  机器人在2021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的亏损,主要是因为存货减值。受存货跌价损失的影响,前三季度公司资产减值损失达2.2亿元,其中第三季度资产减值损失再增加近6255万元。

  公司存货减值的项目主要包含亏损项目、有终止迹象的项目以及口罩生产线项目,其中亏损项目由于公司未可预见的客户需求变更、项目继续拖期等,存在调试验收拖期而造成人工及制造费用等增加,并且未能继续取得预期中的客户增补合同,使得项目持续亏损,公司基于谨慎性原则计提存货减值。

  2021Q3机器人资产减值损失情况

  不仅是2021年,早在2020年第四季度公司就计提了3.13亿元的存货跌价损失,直接造成公司2020年度归母净利润亏损3.96亿元。之后,公司2021年第二季度计提存货跌价损失近1.57亿元,连续的计提存货跌价损失,或许是公司正在对亏损项目、有终止迹象项目存货减值的集中清理。

  2021年公司两度收到深交所下发的2020年年报问询函及2021年半年报问询函,均提及公司大额资产减值的问题。其中在半年报问询函中深交所要求公司逐项说明本期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项目合同签订时间、主要内容、合同金额等,以及跌价准备计提是否合理、谨慎,前期计提是否充分。

  值得一提的是,从公司9月份对深交所问询函回复中获悉,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主要在手项目中有3个项目逾期未交付,涉及存货的账面价值约4347万元。若未来因拖期而造成人工及制造费用等增加,并且仍未能继续取得客户增补合同,或有可能继续计提减值损失。

  截至2021年上半年末机器人在手项目逾期未交付情况

  此外,公司在2021年1月披露《2020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0年度归母净利润为1.29亿元至1.87亿元,而实际该年度公司经审计的归母净利润亏损3.96亿元。公司因业绩预告披露的预计归母净利润与年报中实际披露的相比,盈亏性质发生变化、存在重大差异且未及时修正,在9月份受到深交所通报批评,又于10月28日收到辽宁证监局的警示函。

  毛利率下滑至上市以来同期新低

  2021年前三季度,机器人销售毛利率为12.8%,同比下降逾14个百分点,销售毛利率下滑至公司上市以来同期新低。

  2017前三季度至2021前三季度机器人销售毛利率

  公司销售毛利率下降主要原因系部分客户设计需求变动使项目成本增加,且暂未取得客户合同补偿;部分项目研发成本超支;上半年原材料价格上涨致使采购成本增加以及受疫情因素影响项目拖期导致成本增加。

  对公司在回复深交所问询函中提到的埃斯顿、拓斯达等8家可比公司2021年上半年(三季报未全部披露)的销售毛利率进行统计,8家可比公司上半年销售毛利率中位数为29.32%,以营业收入加权的销售毛利率平均值为29.09%。机器人上半年度销售毛利率为13.08%,远低于可比公司平均水平。

  2021H1可比公司销售毛利率统计

  此外,在2020年8月公司即筹备通过定增方式拟募集逾18亿元用于IC真空机械手及集束型设备等项目,并于今年2月获得证监会同意注册批复。但截至今年9月2日,公司尚未启动本次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