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日药业账面资金充裕却要发债还钱,业绩增速下滑高管减持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0月13日,红日药业曾公告称其第三大股东天津大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通集团”)在10月11日、10月12日因合同纠纷被法院冻结其持有部分股份。

  近日,红日药业6亿元公司债券成功发行。据悉,红日药业此次发行公司债券总规模为12亿元,第一期发行规模为不超过6亿元(含6亿元),票面年利率为3.78%,债券期限为5年期,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拟将3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3亿元用于偿还企业到期债务。

  然而,细看公司财报后发现,红日药业账面资金较为充裕。与此同时,在公司的业绩增速出现下滑的情况下,公司的高管也纷纷选择减持。

  账面资金充裕却发债还钱

  资料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红日药业总资产规模为105.27亿元,其中负债合计为28.20亿元,总资产负债率为26.78%,整体负债规模较低。

  2018年-2021年上半年,红日药业的流动比率分别为4.68、3.51、2.44和3.32,速动比率分别为3.91、2.79、1.84和2.30,虽然偿债能力指标有所下滑,但是整体还维持在较高水平。

  另外,截至2021年6月30日,红日药业账面现金为9.92亿元,而公司短期借款仅为4.07亿元,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为150万元。

  按理说,红日药业并无资金压力。但是,红日药业却要发债还钱,还要补充流动资金,这是何意?

  恐怕红日药业的真实负债情况没有账面数据那么美好。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份,红日药业累计对外担保总额为人民币25.41亿元,占公司2020年度经审计净资产的36.27%,全部为对控股子公司担保。

  意味着,一旦子公司无法偿还债务,红日药业不得不替子公司还债。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0月13日,红日药业曾公告称其第三大股东天津大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通集团”)在10月11日、10月12日因合同纠纷被法院冻结其持有部分股份。这已经是今年年内大通集团第4次被冻结股份,加上此前累计冻结的股份,大通集团持有的2.04亿股已全部被冻结,占到总股本的6.8056%。

  大通集团原为红日药业控股股东,双方关系匪浅。虽然红日药业在公告中表示,大通集团所持股份被冻结不会对经营产生不利影响,但二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依然值得警惕。

  增速下滑高管减持

  红日药业成立于1996年,也算得上是老牌中医药企业,业务覆盖成品药、中药配方颗粒、原辅料、医疗器械、医疗健康服务等等。

  其中,中药配方颗粒业务是公司的第一大业务,贡献了近一半的营收和绝大部分利润。2021年上半年该板块营收18亿元;其次是医疗器械板块,今年上半年创收5.66亿元。

  不过,近年来红日药业业绩增长较为缓慢。2016年-2020年,红日药业营业收入分别为38.67亿元、33.74亿元、42.24亿元、50.03亿元和64.8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6.59亿元、6.59亿元、2.11亿元、4.03亿元和5.73亿元,营收实现了较快增长,但是净利润却止步不前。

  2021年前三季度,红日药业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6.39亿元、34.86亿元和54.86亿元,增速分别为45.56%、25.31%和16.52%;净利润为1.93亿元、4.38亿元和6.37亿元,增速分别为76.68%、27.37%和6.34%。

  显然,红日药业前三季度业绩逐渐下行,且第三季度出现大幅下滑的趋势。与此同时,公司的高管纷纷选择了减持,2021年9月7日,红日药业公告,公司董事郑丹及蓝武军,副总经理陈瑞强、张坤及李春旭减持公司股份共计233万股,套现合计1099.76万。

  对红日药业而言,更为艰难的路还在后面。今年2月,国家药监局等四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结束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的公告》,结束了长达20年的中药配方颗粒的试点工作。

  意味着,今后所有中药企业都可以生产中药配方颗粒,而在这之前,中药配方颗粒国内只有6家企业获批试点生产,红日药业就是其中之一。

  而现在由特许经营权带来的“护城河”一下子不在了,市场洞开势必有更多药企入局,

  行业竞争也将更为激烈,对红日药业而言,能否再保持此前竞争优势将是一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