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罗田县通过“教授回乡”计划 把罗田打造成红莲型杂交水稻“芯片”生产基地

9月2日在武汉大学与湖北省罗田县共同举办的“红莲型杂交水稻国际合作发展论坛”上获悉,罗田县通过实施“教授回乡”计划成功引进国家水稻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教授朱仁山科研团队,建设研发基地,计划通过3~5年的努力,将罗田打造成为国家级红莲型杂交水稻“芯片”生产基地和湖北“种子之乡”。

据介绍,罗田县河铺镇是已故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朱英国教授的家乡。由他领军研发成功的“红莲型”“野败型”,与日本的“包台型”一起被国际公认为杂交水稻的三大细胞质雄不育类型,是我国杂交水稻重要的遗传资源。目前,全球累计推广面积4.5亿亩以上。

朱仁山教授带着国家科协扶持项目——武汉大学(中国)·旁遮普大学(巴基斯坦)红莲型杂交水稻联合研究中心试验基地回到河铺镇,打造种业生产基地。他计划依托罗田基地,汇集品种、农机、农技、人工智能、大数据、5G、遥感等技术,突破种源“卡脖子”难点,将基地建设成为适宜全程机械化、智能化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的样板工程。

据了解,中巴红莲型杂交水稻联合研究中心试验基地首期建设面积1200亩。今年6月15日,第一批秧苗开始插种。目前,湖北种子集团、丰乐种业、华泰种业、国宝桥米、庆发禾盛等企业与基地建立了种子研发合作。(记者李建民)